搜索
首页 《题山壁示道维上人》 物外从知少,禅徒不耐烦。

物外从知少,禅徒不耐烦。

意思:物外从知少,禅徒不耐烦。

出自作者[唐]皎然的《题山壁示道维上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独居山中的隐士的生活。 首句“独居何意足,山色在前门”,直接点明诗中人物的独居生活,他或许并不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他更在意的是门前山色的美丽。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对自然美的热爱超过了人们对他的评价。 “身野长无事,心冥自不言”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中人的生活状态,他远离尘世,长期生活在野外,心中冥思默想,不愿多言。这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深邃,是对世事的无尽思考和感悟。 “闲行数乱竹,静坐照清源”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中人在闲暇时数着乱竹,在静坐时照清源的场景。乱竹数来数去,表现出诗中人的闲适和悠然;而静坐照清源,则表现出他对清净之源的深深敬仰和感悟。 最后“物外从知少,禅徒不耐烦”两句,表达了诗中人对于尘世之外的认知很少,更倾向于在禅学中寻求答案和安慰。这不仅表现了他的内心世界,也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淡然、超脱、宁静、深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独居山中的隐士的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对世事的无尽思考和感悟、对生活的淡然和超脱的态度。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独居何意足,山色在前门。
身野长无事,心冥自不言。
闲行数乱竹,静坐照清源。
物外从知少,禅徒不耐烦。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皎然(720年-804年),俗姓谢,字清昼,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僧人和茶道家。他是中国山水诗创世人谢灵运的后代,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皎然一生游学四方,广交名士,自幼喜好佛学和文学,擅长写山水诗。他的诗歌风格清丽脱俗,以描绘山水胜景和描写人物情感为主,具有良好的文学价值。

皎然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也是茶道家和佛学家。他在茶道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被誉为“茶圣”,并在《茶经》中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的茶道心得。此外,他还致力于佛教事业,曾经担任东林寺的净土宗法师,为佛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解释

  • 不耐烦

    亦作“ 不奈烦 ”。1.谓不能承受烦剧的事情。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繁其虑。”《宋书·庾炳之传》:“ 炳之 为人强急而不耐烦,宾客干诉非理者,忿詈形於辞色。”《新五代史·唐淑妃王氏传》:“ 明宗 即位,议立皇后,而 曹氏 当立, 曹氏 谓 王氏 曰:‘我素多病,而性不耐烦,妹当代我。’”
    (2).厌烦,不能忍耐。 元 关汉卿 《绯衣
  • 物外

    读音:wù wài

    繁体字:物外

    英语:beyond the region of objective existence; transcendental

    意思:世外。谓超脱于尘世之外。
    汉·

  • 耐烦

    读音:nài fán

    繁体字:耐煩

    短语:苦口婆心 诲人不倦

    英语:patient (adjective)

    意思:(耐烦,耐烦)

    1.耐心,不怕麻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