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无王者实,徒有王者名。
意思:商纣没有王的事实,只有王的名。
出自作者[宋]强至的《伯夷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历史事件的深度解读,它描绘了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商朝末年的纣王暴政与周武王的仁义之师。诗中表达了对纣王的残暴和不道、对周武王的仁义之举的赞美,同时也对伯夷的坚守道义表示了敬意。
首先,诗中描述了纣王的残暴行为,他毒害人心,不顾生灵涂炭,犹如锅中之鱼,无人能救。这反映了诗人对纣王的强烈不满和愤怒。然而,随着周武王的仁义之师的出现,诗中又表达了对周武王的赞美,他带领军队,举起了仁义之兵,拯救了天下苍生。
伯夷的行为也在这首诗中被描绘出来。他因为对纣王的残暴行为表示不满,于是直言进谏,宁死不屈。他的行为体现了坚守道义的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道义的尊重和推崇。尽管诗中没有直接描述伯夷最终的结局,但他的坚守道义的行为无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诗中还对纣王徒有王者之名而无王者之实的现实进行了批判。尽管纣王拥有王者的名号,但他的行为却与一个普通人无异,甚至更加残暴。这反映了诗人对权力滥用和道德沦丧的批判。
最后,诗人通过伯夷的行为表达了对奸邪萌发的警惕和预防。尽管纣王已经倒台,但诗人提醒人们要警惕类似纣王的奸邪之徒的出现,要坚守道义,防止道德沦丧。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度解读历史事件、表达对道义坚守的敬意的诗篇。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提醒人们要坚守道义,防止道德沦丧,同时也表达了对仁义之师的赞美和对权力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