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优钵罗花歌》 白山南,赤山北。

白山南,赤山北。

意思:白山以南,赤山以北。

出自作者[唐]岑参的《优钵罗花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一种特殊植物的赞美和哀怨之情。 首先,诗中描绘了一种奇异的花,它生长在白山南、赤山北,这种花人们并不认识,因为它有着绿茎碧叶的好颜色。这种花的叶子有六瓣,花则有九房,夜晚闭合,早晨开放,散发着异香。然而,它并没有在祖国的大地上生长,而是生在了西方。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花的命运的深深同情。 接着,诗中描述了这种花被移种到了庭院中,为公堂增添了美丽。然而,它却耻于与其它草为伍,独自芳香。它不愿意被人们所欣赏,宁愿生长在深山穷谷里,接受严霜的洗礼。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花的品格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这种花无法得到人们赏识的遗憾和同情。 最后,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阳关道路漫长,无法将这种花献给君王的悲痛之情。这既是对无法实现愿望的哀叹,也是对这种花的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一种特殊植物的赞美和哀怨,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尊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白山南,赤山北。
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
叶六瓣,花九房。
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
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
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
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
作者介绍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白山

    读音:bái shān

    繁体字:白山

    英语:Bach Son

    意思:
    1.即天山。因终年积雪而得名。又名折罗漫山。
    《后汉书明帝纪》:“遣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出

  • 赤山

    读音:chì shān

    繁体字:赤山

    意思:
    1.传说中的山名。
    《后汉书乌桓传》:“俗贵兵死……使护死者神灵归赤山,赤山在辽东西北数千里,如中国人死者魂神归岱山也。”

    2.即赤堇山。<

  • 山北

    读音:shān běi

    繁体字:山北

    意思:古时泛指终南、太华二山以北之地。
    《战国策魏策三》:“所亡乎秦者,山北、河外、河内大县数百,名都数十。”
    吴师道补正引《史记正义》:“山,华山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