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颜阖》 薄俗徇世荣,截趾履之适。

薄俗徇世荣,截趾履之适。

意思:薄俗追求世荣,截趾鞋的舒适。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颜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颜阖、鲁君、使者等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情薄凉的感慨。颜阖是一位有道之士,却选择躬耕自食,不愿在鲁邦担任官职。然而,鲁君却因为某种原因,派人前来邀请颜阖,甚至以金璧为聘礼。颜阖虽然拒绝了邀请,却也并未拒绝使者的好意。 诗中提到“薄俗徇世荣,截趾履之适”,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追求名利、丧失本性的不满和讽刺。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忠良贤士的敬重,但同时也对那些贪生怕死、畏惧风险的人表示了无奈和失望。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经历和心境。 最后,诗人通过送朱世昌使蜀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希望友人在蜀地能够有所作为,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思考的佳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颜阖古有道,躬耕自衣食。
区区鲁小邦,不足隐明德。
轺轩来我门,聘币继金璧。
山门应使者,耕稼不谋国。
但疑误将命,非敢惮行役。
使者反锡命,户庭空履迹。
薄俗徇世荣,截趾履之适。
所重易所轻,隋珠弹飞翼。
伊人畏照影,独往就阴息。
鼎俎荐忠贤,谁能死燔炙。
念彼藏衣冠,安知获尧客。
送朱世昌使蜀七首?此诗卷二十已收,题:“送运判朱朝奉入蜀七首。
”?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世荣

    读音:shì róng

    繁体字:世榮

    意思:(世荣,世荣)
    世俗的荣华富贵。
    《三国志魏志徐干传》“干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曰:“干清玄体道,六行脩备,聪识洽闻,操翰成章,轻官忽禄,不耽世

  • 薄俗

    读音:báo sú

    繁体字:薄俗

    意思:轻薄的习俗,坏风气。
    《汉书元帝纪》:“民渐薄俗,去礼义,触刑法,岂不哀哉!”
    《晋书虞预传》:“穷奢竭费谓之忠义,省烦从简唿为薄俗,转相放效,流而不反。”

  • 徇世

    读音:xùn shì

    繁体字:徇世

    意思:随顺世俗。
    南朝·宋·宗炳《明佛论》:“故百家所摭,若晓而昧,又搢绅之儒,不谓雅训,遂令徇世而不深于道者,仗史籍而抑至理,从近情而忽远化,困精神于永劫,岂不痛哉!”明·宋濂《抱瓮

  • 之适

    读音:zhī shì

    繁体字:之適

    意思:(之适,之适)
    前往;往来。
    《后汉书祢衡传》:“﹝衡﹞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三国志蜀志刘璋传》:“先主所将将士,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