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滕资政山中帖赞》 亦既三已,归而渔樵。

亦既三已,归而渔樵。

意思:也已经三已,归而渔樵。

出自作者[宋]岳珂的《滕资政山中帖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忠诚于国家、不忘本朝的中兴之士的。 首句“沮徒民于中原,广好生于帝尧”,描绘了这位中兴盛世的官员在中原地区工作,他的美好品德在帝尧时代就已经显现。这里的“沮徒民”可能指的是他的工作领域或职务,而“广好”则表达了他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这表明他不仅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也在其他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 “亦既三已,归而渔樵”,描述了他在受到多次罢免后,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回归渔樵生活。这里的“三已”可能指的是他多次被罢免或降职,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选择回归渔樵生活,继续保持自己的高尚品德。 “而书尺这间,造次不忘乎本朝”,进一步强调了他时刻不忘本朝,无论何时何地,都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这里的“书尺”可能指的是他写信的工具,而“造次”则表达了他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高度的警觉和责任感。 最后,“此所以为中兴之大僚也”,是对这位忠诚于国家、不忘本朝的中兴之士的高度评价,表明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和赞扬的官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这位中兴盛世的官员的高尚品德和忠诚精神,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敬意和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都应该保持高尚的品德和忠诚的精神,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沮徒民于中原,广好生于帝尧。
亦既三已,归而渔樵。
而书尺这间,造次不忘乎本朝。
此所以为中兴之大僚也。

关键词解释

  • 渔樵

    引用解释

    1.打鱼砍柴。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於 江 渚之上,侣鱼鰕而友麋鹿。”

    2.渔人和樵夫。 唐 王维 《桃源行》:“平明閭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宋 范成大 《携家石湖赏拒霜》诗:“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 清 顾光旭 《弓

  • 三已

    读音:sān yǐ

    繁体字:三已

    意思:谓三度或多次罢官。语出《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唐·刘禹锡《酬李相公喜归乡国自巩县夜泛洛水见寄》诗:“且无三已色,犹泛五湖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