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众安民,时惟多助。
意思:和军队安民,这是很多帮助。
出自作者[隋]佚名的《绍兴朝会十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用武不虞,谁能去兵。师出以律,动必有名。折彼遐术,布昭圣武。和众安民,时惟多助》是一首典型的中国古体诗,它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和表达军事理念,展示了古代中国军事家的智慧和勇气。
首两句“用武不虞,谁能去兵。师出以律,动必有名。”表达了作者的核心观点:使用武力无需担心,无人能够消除战争。军队出征时应遵守纪律,行动必须有明确的理由。这里的“用武”指的是战争,“不虞”表示无需担心,“兵”则是指武器和战争手段。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看法,即战争是必要的,但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以确保战争的正义性和合理性。
接下来的两句“折彼遐术,布昭圣武。”描绘了战争的具体场景。这里,“遐术”可能是指敌方的领土或目标,“布昭”则是指将正义的战争信息传播出去,让人民了解战争的必要性。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胜利的信心,即通过正义的战争手段和明确的行动理由,可以击败敌人,展示出圣明的武力。
最后两句“和众安民,时惟多助。”则进一步阐述了作者的治国理念。通过和平地团结人民,适时地寻求多方帮助,可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这里的“和众”指的是与人民保持和谐关系,“安民”则是指确保人民的安宁生活。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的看法,即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和平、团结和寻求帮助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古代中国军事家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展示了他们的治国理念。它强调了战争的正义性、战争胜利的可能性以及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