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六十六》 看山倚高石,引水穿深竹。

看山倚高石,引水穿深竹。

意思:看山靠高石,引水挖深竹。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六十六》

全文赏析

这首诗《病知心力减,老觉光阴速》是一首描绘人生历程的诗篇,它以诗人的亲身经历,生动地描绘了岁月流逝、人生老去的景象。 首联“五十八归来,今年六十六”,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已经年过六旬的年龄。这一句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之快,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 颔联“鬓丝千万白,池草八九绿”,鬓丝和池草分别代表了诗人和自然的年龄差异,但诗人却发现“池草八九绿”,即使已经年老,自然依然生机勃勃,而自己的头发也已经变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句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表达了生命的衰老。 颈联“童稚尽成人,园林半乔木”,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童稚伙伴,现在已经长大成人,而自己曾经的园林也已经长满了乔木。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尾联“看山倚高石,引水穿深竹”,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景象,他倚在高石上看山,穿过深竹引水。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 最后一句“虽有潺湲声,至今听未足”,诗人虽然已经年老,但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即使听到潺湲的水声,也觉得不够满足。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人生历程中的衰老、衰老、回忆、热爱和期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热爱之情。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病知心力减,老觉光阴速。
五十八归来,今年六十六。
鬓丝千万白,池草八九绿。
童稚尽成人,园林半乔木。
看山倚高石,引水穿深竹。
虽有潺湲声,至今听未足。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高石

    读音:gāo shí

    繁体字:高石

    意思:高大的假山石。
    唐·王建《题元郎中新宅》诗:“买来高石虽然贵,入得朱门未免贫。”
    唐·孟郊《送豆卢策归别墅》诗:“短松鹤不巢,高石云不栖。”

  • 引水

    读音:yǐn shuǐ

    繁体字:引水

    意思:
    1.引导水流。
    《史记高祖本纪》:“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
    唐·韩愈

  • 深竹

    读音:shēn zhú

    繁体字:深竹

    意思:茂密的竹林。
    唐·张南史《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人永日自相将,深竹闲园偶辟疆。”

    解释:1.茂密的竹林。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