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广陵李仆射借示近诗因投献》 天柄已持尧典在,更堪回首问缘情。

天柄已持尧典在,更堪回首问缘情。

意思:天柄已持尧典在,更能回头问缘情。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广陵李仆射借示近诗因投献》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七言律诗,它以严谨的格调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文化传统的思考。 首句“朝论国计暮论兵”直接点明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从早到晚都在讨论国计和军事,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馀力犹随凤藻生”则表达了诗人即使在处理完国事之后,仍然不忘文化修养,继续追随“凤藻生”(唐朝对文学才子的尊称),体现了他的文化素养和追求。 “语继盘盂抛俗格”和“气兼河岳带商声”两句,通过描绘诗人的语言风格和气质,表达了他高雅脱俗的品格和恢弘的气度。 “闲寻绮思千花丽,静想高吟六义清”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文化思考,他闲暇时寻觅美丽的诗句,思考文化传统,静默时高声吟咏《诗经》六义的清雅。 最后,“天柄已持尧典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信心,“尧典”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经典,诗人以此比喻掌握国家大权,体现了他的远大抱负。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文化、人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优秀的七言律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朝论国计暮论兵,馀力犹随凤藻生。
语继盘盂抛俗格,气兼河岳带商声。
闲寻绮思千花丽,静想高吟六义清。
天柄已持尧典在,更堪回首问缘情。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回首

    读音:huí shǒu

    繁体字:回首

    英语:turn one\'s head; turn round; look back; call to mind; recollect

    意思:(参见迴首)
    <

  • 天柄

    读音:tiān bǐng

    繁体字:天柄

    意思:天子的权柄。
    明·宋濂《广薛季昶对张柬之语》:“但武后倒持天柄二十有一年,生杀废置皆自其手出。”

    解释:1.天子的权柄。

  • 缘情

    读音:yuán qíng

    繁体字:緣情

    意思:(缘情,缘情)

    1.抒发感情。
    唐·独孤及《送开封李少府勉自江南还赴京序》:“缘情者莫近于诗,二三子盍咏歌以为赠?”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后人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