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古阳关/阳关引》 重感叹、中秋数日又圆月。

重感叹、中秋数日又圆月。

意思:再次感叹、中秋几天又圆月亮。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古阳关/阳关引》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景象,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感和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草草蛩吟噎。暗柳萤飞灭。”描绘了秋天的夜晚,蟋蟀的鸣叫声断断续续,暗淡的柳树间萤火虫飞舞。这些细节生动地描绘出夜晚的寂静和冷清,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秋夜的场景。 “空庭雨过,西风紧,飘黄叶。卷书帷寂静,对此伤离别。”这里通过描述庭院中雨后落叶纷飞,西风吹动,卷起书帷,表达了离别的伤感。这些景象都带有深深的离别情绪,让人感到孤独和失落。 “重感叹、中秋数日又圆月。”再次强调了离别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中秋之夜,圆月当空,但人们却常常因为离别而感到悲伤,这使得圆月也变得不再那么美好。 “沙觜樯竿上,淮水阔。有飞凫客,词珠玉,气冰雪。”这里描绘了一个广阔的场景,沙嘴高高的樯竿上,淮水宽阔。而“飞凫客”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此人词藻华丽,气度不凡。这些都为这首诗增添了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 “且莫教皓月,照影惊华发。”这句话表达了对于年华老去的担忧,害怕明亮的月光会照出自己已经变白的头发。这是一种深深的忧虑和无奈,也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问几时、清尊夜景共佳节。”最后一句再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希望能够在夜景中秋这样的美好时刻,与知己好友一起畅饮。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景象,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感和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草草蛩吟噎。
暗柳萤飞灭。
空庭雨过,西风紧,飘黄叶。
卷书帷寂静,对此伤离别。
重感叹、中秋数日又圆月。
沙觜樯竿上,淮水阔。
有飞凫客,词珠玉,气冰雪。
且莫教皓月,照影惊华发。
问几时、清尊夜景共佳节。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圆月

    引用解释

    1.圆的月亮。 南朝 梁 江淹 《班婕妤》诗:“紈扇如圆月,出自机中素。” 唐 常建 《西山》诗:“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 鲁迅 《呐喊·故乡》:“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中秋节亲人团聚,饮宴赏月,谓之“圆月”。《红楼梦》第七六回:“ 贾母 看时, 宝釵 姊妹二人不在坐内,知他家去圆月。”

  • 中秋

    读音:zhōng qiū

    繁体字:中秋

    英语:(N) Mid-Autumn Festival

    意思:I
    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亦称“中秋节”。
    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七:“中秋三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