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露》 不觉九秋至,远向三危零。

不觉九秋至,远向三危零。

意思:不觉九年秋到,远向三危山零。

出自作者[唐]董思恭的《咏露》

全文创作背景

《咏露》是唐朝诗人董思恭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露晶莹剔透、清洁无瑕的特点,展现了自然之美。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风格进行一些推测。 首先,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诗人对露水的描绘非常细致,表现出他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热爱。这可能说明诗人在创作时正身处大自然之中,感受到了露水的美丽和神韵,于是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其次,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繁荣的时期,诗歌作为当时文学的主要形式,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董思恭作为唐朝的诗人,很可能在某个秋日的清晨,看到了挂满露珠的花草,被露珠的美丽所吸引,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诗。 总的来说,《咏露》的创作背景可能源于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是诗人在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艺术创作的结晶。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夜色凝仙掌,晨甘下帝庭。
不觉九秋至,远向三危零。
芦渚花初白,葵园叶尚清。
晞阳一洒惠,方愿益沧溟。

关键词解释

  • 九秋

    读音:jiǔ qiū

    繁体字:九秋

    意思:
    1.指秋天。
    晋·张协《七命》:“晞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
    南朝·宋·谢灵运《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萧索。”
    唐·杜甫《月》诗:

  • 三危

    读音:sān wēi

    繁体字:三危

    意思:
    1.三件可危之事。
    《淮南子人间训》:“天下有三危:少德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

    2.古代西部边疆山名。

  • 不觉

    读音:bù jué

    繁体字:不覺

    英语:unconsciously

    意思:(不觉,不觉)

    1.沉睡不醒。
    《战国策魏策二》:“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