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灵澈上人何山寺七贤石诗》 佚火玉亦害,块然长在兹。

佚火玉亦害,块然长在兹。

意思:、火玉也害,孤独地长在这。

出自作者[唐]皎然的《灵澈上人何山寺七贤石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种隐居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自然和质朴的热爱。 首先,诗中提到了七石配七贤,隐僧山上移。这表明诗人在山上与七位贤士一起隐居,通过石头和人的结合,表达出一种和谐共处、自然与人性相融的意境。 其次,诗中描述了石头的特性,如石性殊磊落,君子又高奇。这表明石头的特性是独特的、磊落的,而君子则以石头为榜样,表现出高尚的品格。 此外,诗中还描绘了诗人与客人的生活场景,如跂禅服宜坏,坐客冠可隳。这表明诗人与客人一起修行,不拘礼节,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在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质朴的热爱,集质患追琢,表顽用磷缁。他认为质朴的东西不需要过多的雕琢和修饰,而应该保持其本色。同时,他也指出块然长在兹,即石头的存在是永恒的,代表着一种永恒的自然之美。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和质朴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保持本真,不要被世俗所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隐逸诗,它通过描绘隐居生活和石头的特性,表达了对自然和质朴的热爱,以及对自由和本真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七石配七贤,隐僧山上移。
石性殊磊落,君子又高奇。
跂禅服宜坏,坐客冠可隳。
夜倚月树影,昼倾风竹枝。
集质患追琢,表顽用磷缁。
佚火玉亦害,块然长在兹。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皎然(720年-804年),俗姓谢,字清昼,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僧人和茶道家。他是中国山水诗创世人谢灵运的后代,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皎然一生游学四方,广交名士,自幼喜好佛学和文学,擅长写山水诗。他的诗歌风格清丽脱俗,以描绘山水胜景和描写人物情感为主,具有良好的文学价值。

皎然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也是茶道家和佛学家。他在茶道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被誉为“茶圣”,并在《茶经》中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的茶道心得。此外,他还致力于佛教事业,曾经担任东林寺的净土宗法师,为佛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解释

  • 火玉

    读音:huǒ yù

    繁体字:火玉

    意思:传说能发热的一种红色宝玉。
    《汉武帝内传》:“﹝上元夫人﹞戴九云夜光之冠,曳六出火玉之佩。”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武宗皇帝·会昌元年,夫余国贡火玉三斗……火玉

  • 佚火

    读音:yì huǒ

    繁体字:佚火

    意思:失火。语本《书胤征》“火炎崑冈,玉石俱焚”孔传:“言火逸而害玉。”
    唐·皎然《灵澈上人何山寺七贤石》诗:“佚火玉亦害,块然长在兹。”

    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