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岁暮言怀》 只合居岩窟,何因入府门?

只合居岩窟,何因入府门?

意思:只应在岩窟,为什么进入府门?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岁暮言怀》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感慨的诗。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才职不相称、心口不一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自我反省。 首联“职与才相背,心将口自言”,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才职不相称的苦恼和心口不一的困境。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很多人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从事与自己兴趣、才华不相符合的工作,或者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说出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话。 颔联“磨铅教切玉,驱鹤遣乘轩”,进一步说明了才职不相称的情况。磨铅切玉形象地表达了做大材小用的事情,驱鹤乘轩则形象地表达了用小材做大事的情况。这两句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颈联“只合居岩窟,何因入府门?”,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反省和思考。岩窟象征着隐居、清高的生活,而府门则象征着世俗的权力和地位。诗人认为自己只适合过着隐居的生活,为何要进入世俗的权力圈呢?这种自我反省和思考,也体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追求。 尾联“年终若无替,转恐负君恩。”,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思考。诗人担心自己如果不能胜任这个职位,就会辜负君主的恩情。这种担忧也体现了诗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才职不相称、心口不一的主题,表达了诗人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职与才相背,心将口自言。
磨铅教切玉,驱鹤遣乘轩。
只合居岩窟,何因入府门?
年终若无替,转恐负君恩。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只合

    读音:zhī hé

    繁体字:衹合

    意思:只应;本来就应该。
    唐·薛能《游嘉州后溪》诗:“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金·元好问《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元·武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