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虽闻道,好酒况无钱。
意思:读书虽然闻道,好酒更没有钱。
出自作者[明]袁凯的《古意(二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位贫穷士人的生活状态,并借此表达了对贫富不均、社会不公的深深感慨。
首段描述了这位士人的生活环境,“幽谷有贫士,白发被两肩。人事既乖互,年运亦迍邅。”在幽静的山谷中,这位士人过着简朴的生活,白发苍苍,年岁已高。然而,由于生活的困顿,他与社会的常规秩序相违背,年岁已老却仍然贫困。
接下来的几段,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这位士人的衣着和日常习惯。“敝屣久不缝,短褐夙已穿。”他的衣物破旧不堪,长久未缝,短褐也早已穿破。而他的精神世界也与之相匹配,“读书虽闻道,好酒况无钱。”尽管他读书明理,追求知识,但他对于美酒的渴望却因贫穷而无法实现。
“常遭富人笑,岂有贵人怜。”他经常受到富人的嘲笑,而贵人又何曾有过一丝怜悯?这两句揭示了社会阶层间的巨大鸿沟,以及贫士在面对富人和贵人时的无助和无奈。
在诗的结尾,诗人借古喻今,对比了齐景公和夷齐的故事。“我闻齐景公,千驷亦徒然。”他引用了齐景公和夷齐的故事,指出即使拥有千驷马车,如果不能公正对待贫富,那么这些财富也毫无意义。“夷齐饿西山,后世称圣贤。”而像夷齐这样宁愿饿死在西山上,被后世尊为圣贤的人又有多少呢?这两句表达了对社会公正的深深期盼,对贫士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一位贫穷士人的生活状态,并借此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深感慨。诗中充满了对公正的期盼和对贫士的同情,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