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知今世士,还是昔时人。
意思:现在世上的人一定知道,还是以前人们。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即来》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先去岂长别,後来非久亲》是一首对生死离别的深沉哀悼,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的作品。诗中描绘了生死交替的无奈,以及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联“先去岂长别,後来非久亲”,直接表达了对生死离别的无奈和悲痛。首句中的“先去”和“後来”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深深哀叹。而“长别”和“非亲”则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无常和离别的痛苦。
颔联“新坟将旧冢,相次似鱼鳞”,描绘了生死交替的场景,新坟将旧冢,生命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更迭,如同鱼鳞般紧密相连。这里既有生者的悲痛,也有对死亡的敬畏和无奈。
颈联“茂陵谁辨汉,骊山讵识秦”,是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汉陵和秦陵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湮灭,无人能辨。而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朝代,也早已成为过眼云烟。这里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尾联“千里与昨日,一种并成尘”,再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昨天还是千里江山,今日已是尘土一堆。昨日的人和事,今日已成往事,唯有尘土陪伴着曾经的辉煌和落寞。
最后两句“定知今世士,还是昔时人。乌用取他骨,复持埋我身”,表达了诗人对生死轮回的信仰和对生命的珍视。诗人认为,即使肉体消亡,精神永存。自己的骨灰会被后人取来埋葬,而那些曾经存在过的人和事也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痕迹。
整首诗通过对生死离别的哀悼、历史兴衰的反思以及对生命永恒的信仰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悟和对生命的敬畏。这种感悟和敬畏,也启示着我们每一个人去珍视生命、去思考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