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将归留别练塘诸子》 劳君霜夜弹,莫打失巢禽。

劳君霜夜弹,莫打失巢禽。

意思:劳你霜夜弹,不要打失巢鸟。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将归留别练塘诸子》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深情而感人的诗,主要描绘了游子的苦难和思念,以及慈母的悲痛和牵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游子衣边雪,慈亲地下心”描绘了游子在风雪中飘零,而慈母则在地下深深牵挂的场景,凸显了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和相互思念之情。 颔联“都将苴杖泪,并作苦寒吟”中,“苴杖泪”形象地描绘了游子痛苦悲伤的心情,“苦寒吟”则表现了游子在寒冷中的苦闷和无助,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感染力。 颈联“此意复谁识?当歌难自禁”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慨,这种深沉的思念和痛苦有谁能够理解呢?而当悲伤难以抑制时,只能通过歌声来表达出来。 尾联“劳君霜夜弹,莫打失巢禽”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慰藉和嘱咐,让他在寒冷的夜晚弹琴时,不要惊扰了失巢的鸟儿。这也暗示着游子像失巢的鸟儿一样,孤独无依,需要得到关怀和温暖。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内心独白,展现了游子与慈母之间的思念和牵挂,以及游子在外的孤独和无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游子衣边雪,慈亲地下心。
都将苴杖泪,并作苦寒吟。
此意复谁识?
当歌难自禁。
劳君霜夜弹,莫打失巢禽。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霜夜

    读音:shuāng yè

    繁体字:霜夜

    意思:结霜的夜晚;寒夜。
    南朝·宋·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霜夜流唱,晓月升魄。”
    宋·苏轼《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

  • 打失

    读音:dǎ shī

    繁体字:打失

    意思:丢失,遗失。
    艾芜《我的青年时代》三:“好好收着,不要打失哪,这是要报上去的。”
    艾芜《端阳节》四:“王团总恍惚觉出打失了什么可爱的东西一样,停住了足。”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