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起大慈悲,人人尽欲救。
意思:慈悲心起,人人都想救。
出自作者[元]马钰的《惜黄花 和师韵赠长安范公》
全文赏析
这首诗《弃财戒酒。药囊系肘。常清静,便把虎龙引逗。心起大慈悲,人人尽欲救。化愚迷、诗词如咒。休要攀花柳。速修神秀。玉壶中,有个自然红狗。日日吠青霄,谁知合著口。更披云、能飞解走》是典型的禅意诗篇,它以独特的语言和意象传达了一种深奥的哲学观念和人生智慧。
首先,诗中提到了“弃财戒酒”,这是对修行者的一种劝诫,意味着诗人鼓励人们舍弃物质享受,戒除酒瘾,以此来追求内心的清净和智慧。这种观念在许多宗教和哲学体系中都有出现,是追求精神成长和提升的必要步骤。
“药囊系肘”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意味着修行者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像药囊一样随时准备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同时,“常清静”也表达了保持内心平静的重要性,只有清净无扰,才能更好地洞察真理。
“心起大慈悲,人人尽欲救。化愚迷、诗词如咒”这几句诗表达了慈悲和智慧的重要性。修行者的心应该充满大慈悲,愿意帮助所有人,无论他们处于何种愚迷状态。诗人用“诗词如咒”来形容智慧的语言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够改变人的思想,引导他们走向真理。
“休要攀花柳。速修神秀。玉壶中,有个自然红狗。日日吠青霄,谁知合著口”这几句诗则是对修行的具体指导。诗人告诫人们不要沉溺于物质享受,而要追求内心的成长和提升。“有个自然红狗”可能是对修行的一种比喻,意味着真理就在我们身边,就如同那只自然的红狗,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拥抱。
最后,“更披云、能飞解走”表达了修行者应该勇于探索,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清净、慈悲、智慧和超越的思想观念,鼓励人们舍弃物质享受,追求精神的成长和提升。这种观念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