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筠守毛维瞻司封观修城三首》 史君才力轻山郡,朝论行闻急召陪。

史君才力轻山郡,朝论行闻急召陪。

意思:史君才力轻山郡,朝廷讨论行听到紧急召见陪。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次韵筠守毛维瞻司封观修城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等待某位官员到来,以及他对即将到来的变化充满期待的描绘。 首联,“北垣荆棘旧成堆,留待公来次第开。”作者描绘了一个荒芜的景象,暗示着等待公的到来。荆棘丛生,暗示着这个地方的艰难和困苦,而“次第开”则表达了作者对公到来的期待和喜悦。 颔联,“车马已通城下路,榛芜尽付冶家灰。”描述了公的车马已经进入了城下的小路,而荒芜的景象将被清理干净。这表达了作者对公到来的欢迎和期待。 颈联,“异时碧瓦千门合,应记红旌百度来。”描绘了公到来后,城市的变化和繁荣景象。碧瓦千门,象征着城市的繁荣,而红旌百度则暗示了公的到来将带来更多的变化和繁荣。 尾联,“自笑裨谌便旷野,肩舆飞盖许追陪。”作者自嘲自己就像裨谌一样,在旷野中等待公的到来,并希望有机会跟随公一起出行。这表达了作者对公的敬仰和期待。 整首诗充满了对公的期待和欢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即将到来的变化的期待和乐观。通过描绘荒芜的景象和未来的繁荣景象,作者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对山城的情感,表达了他对山城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整首诗充满了情感和热情,是一首充满希望和期待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北垣荆棘旧成堆,留待公来次第开。
车马已通城下路,榛芜尽付冶家灰。
异时碧瓦千门合,应记红旌百度来。
自笑裨谌便旷野,肩舆飞盖许追陪。
拨弃案头文字堆,晓晴山色四门开。
究怀民事老虽壮,俯首山城心已灰。
荆棘烧残桑柘出,狐狸去尽犬鸡来。
规模先遣通蹊隧,后乘应容众客陪。
山脚侵城起阜堆,绕城徼道斩新开。
闉阇半坏惊潮信,隍壑初深见劫灰。
蚁聚千夫曾几日,鳞差万瓦看将来。
史君才力轻山郡,朝论行闻急召陪。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才力

    读音:cái lì

    繁体字:才力

    英语:gumption

    意思:
    1.才能,能力。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
    唐·李

  • 史君

    读音:shǐ jūn

    繁体字:史君

    意思: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史,通“使”。
    宋·范仲淹《绛州园池》诗:“绛臺史君府,亭阁参园圃。”
    宋·王安石《送潘景纯》诗:“赖有史君能好士,方看一鹗在秋天。”参见“

  • 郡朝

    读音:jùn cháo

    繁体字:郡朝

    意思:郡署的厅事。亦指郡守。
    《后汉书刘宠传》:“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清·顾炎武《日知录上下通称》:“汉人有以郡守之尊称为本朝者……亦谓之郡朝。”

  • 论行

    读音:lùn xíng

    繁体字:論行

    意思:(论行,论行)
    论辨人之行为。
    《战国策燕策二》:“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
    《吕氏春秋下贤》:“夫相万乘之国而能遗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