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随来也,不遗毫忽。
意思:跟着来的,不留一点儿都。
出自作者[宋]释正觉的《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厚感情和洞察。让我们逐句进行赏析:
首句“山肥拥云”描绘了山峰丰满雄壮,环绕着云雾的景象,用“肥”形容山,给人以丰满、雄壮的感受,展现了山的形态和气势。次句“水明濯月”则描绘了水清月明的美景,用“明”形容水,强调了水的清澈透明,同时与“濯月”相结合,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
接着,“动随偏正往来,静见离微出没”描述了动态与静态的景象交替出现。在动态中,万物随着偏正的变化而往来,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在静态中,细微的景象时而隐现,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然后,“得万像之根源,识诸缘之窠窟”表达了作者洞察万物本源的能力,识破了诸般因缘的所在。这两句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展现了其睿智的哲学思考。
最后,“相随来也,不遗毫忽”总结全诗,表达了作者紧随自然,洞察万物的精妙之处,不漏掉任何细微之处。这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综上所述,这首诗歌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洞察,同时也体现了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追求真理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