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梁雅乐歌 禋雅 二》 道无虚致。

道无虚致。

意思:道不虚致。

出自作者[南北朝]沈约的《梁雅乐歌 禋雅 二》

全文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庄重、典雅的感觉,似乎是在描述一种祭祀或庆典的盛况。诗中的语言充满了对神灵、对盛世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功德、道德的崇敬。 “盛乐斯举,协征调宫”这两句,似乎在描述一场盛大的乐舞表演,其音乐和谐、节奏明快。 “灵飨庆洽,祉积化融”则是在描述神灵享受了祭祀,人们因此而感到欢喜,同时祈福的积累也使人们的关系更加融洽。 “八变有序,三献已终”,这两句可能是在描述祭祀的具体过程,其中有序的变化和献祭的完成,都展示了祭祀的庄重和神圣。 “坎牲瘗玉,酬德报功”,在这里,诗人描述了祭祀的具体方式,以牺牲和玉帛来酬谢神灵的功德。 “振垂成吕,投壤生风”,这两句诗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似乎是在描述祭祀场面的壮观和热烈。 “道无虚致,事由感通”,这是在表达一种理念,即道义并非空虚的,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的,事情的成功也需要通过感同身受的方式来达成。 “于皇盛烈,比祚华嵩”,这两句诗作为结尾,给人一种高大、辉煌的感觉,似乎是在赞美神灵的伟大和盛世的光辉。 总的来说,这首诗给人一种庄重、神圣的感觉,通过描绘祭祀的场景和表达对神灵的赞美,体现了人们对道德、功德的崇敬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盛乐斯举。
协征调宫。
灵飨庆洽。
祉积化融。
八变有序。
三献已终。
坎牲瘗玉。
酬德报功。
振垂成吕。
投壤生风。
道无虚致。
事由感通。
于皇盛烈。
比祚华嵩。
作者介绍 沈约简介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

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著作有《宋书》、《沈隐侯集》辑本二卷。又曾著《四声谱》、《齐纪》等,已佚。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