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雪》 垂条巧缀如自近,眢井随形呀且缺。

垂条巧缀如自近,眢井随形呀且缺。

意思:垂缀条技巧如最近,枯井随形呀而且缺。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咏雪》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北风呼啸,短日而生的寒冬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联“北风萧萧鸣且歇,短日悠悠生复灭。”描绘了北风呼啸,寒冷彻骨的冬日景象,给人以悲凉之感。颔联“朝含沧海满天云,暮断行人千里雪。”则用浪漫的笔触描绘了满天云海和千里雪原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恢宏。 颈联“初通壑谷气先冷,渐蔽郊原路疑绝。”进一步描绘了冬季的严寒,气氛渐渐凝重,仿佛整个郊原都被冰雪覆盖,道路疑似断绝。接着,诗人通过“并包华夷德岂薄,改造乾坤事尤谲。”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崇敬和对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赞叹。 之后,诗人通过描绘“垂条巧缀如自近,眢井随形呀且缺。”等景象,进一步展现了冬季的严寒和荒凉。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壮夫抚剑生锐气,志士扃门养高节,表现了人类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最后,诗人通过“虽无酒体发嘲笑,亦有诗谣恣搜抉。”表达了自己在寒冬中,虽然没有酒来驱寒,但仍然能够用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坚毅和豁达。 整首诗描绘了冬季的严寒和荒凉,同时也展现了人类的坚韧和不屈精神,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的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北风萧萧鸣且歇,短日悠悠生复灭。
朝含沧海满天云,暮断行人千里雪。
初通壑谷气先冷,渐蔽郊原路疑绝。
并包华夷德岂薄,改造乾坤事尤谲。
驱除已与尘滓隔,濯溉终令枯槁悦。
相持始信竹析劲,易败可嗟萑苇折。
垂条巧缀如自近,眢井随形呀且缺。
飞檐{左车右献}{左车右献}驾长浪,巨壁林林倚精铁。
弊衣或有骭犹冻,荒宴谁能耳偏热。
壮夫抚剑生锐气,志士扃门养高节。
已开襟胸绝烦愦,更足沟塍慰空竭。
虽无酒体发嘲笑,亦有诗谣恣搜抉。
新阳仿佛送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垂条

    读音:chuí tiáo

    繁体字:垂條

    意思:(垂条,垂条)
    低垂的枝条。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垂条扶疏,落英幡纚。”
    茅盾《子夜》十八:“他们这小船现在穿过一排柳树的垂条,船舷刮着什么芦苇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