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千岁、楚人遗俗。
意思:想千年、楚国人传统。
出自作者[宋]张孝祥的《拾翠羽·春入园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通过对各种花卉、鸟鸣、风雨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首句“春入园林,花信总诸迟速”直接点明主题,春天的到来让园林中的花信也变得各不相同,有的早,有的晚。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听鸣禽、稍迁乔木。夭桃弄色,海棠芬馥。”接下来,诗人用鸟鸣、桃花、海棠等意象描绘春天的声音和色彩。鸟鸣声声,迁乔林间,桃花娇艳,海棠芬芳,进一步渲染出春天的气息。
“风雨齐,芳径草心频绿。”这句诗描绘了风雨中的园林景象。风雨中,小径上的草心频频变绿,更显春天的生机勃勃。
“禊事才过,相次禁烟追逐。”这句诗交代了时间,禊事已经过去,人们开始追逐禁烟节,也就是清明节。
“想千岁、楚人遗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楚人的怀念,楚人有一种传统习俗,就是在春天祭祀天地,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青旗沽酒,各家炊熟。”青旗是卖酒的标志,诗人描绘出人们在清明节沽酒的场景,各家炊熟,生活气息浓厚。
“良夜游明月胜烧花烛。”这句诗描绘了人们在良夜中的活动,他们赏月、烧花烛,享受着春天的夜晚。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将春天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