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晓角》 燕雁鸣云畔,胡风冷草头。

燕雁鸣云畔,胡风冷草头。

意思:燕子大雁叫云畔,胡风冷草头。

出自作者[唐]方干的《晓角》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疆戍楼景象和军士生活的诗,通过对月色、寒声、霜、马鸣、兵愁、云畔的燕雁、冷草头的胡风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深忧虑和对战争的厌恶。 首句“画角吹残月,寒声发戍楼”,描绘了戍楼中的月色和寒声。画角是一种古代乐器,其声哀厉高亢,多用来警戒天晚和报警。这句诗中,“吹残月”描绘了戍楼中画角的声音在月色中回荡,而“寒声”则暗示了戍楼中的环境寒冷,进一步烘托了边疆生活的艰辛。 “立霜嘶马怨,攒碛泣兵愁”,这两句诗描绘了军士们的情感和戍边生活的艰辛。“立霜”象征着军士们常年忍受着严寒的侵袭,“嘶马怨”则表达了马匹对边疆生活的无奈和痛苦。“攒碛泣兵愁”中的“攒碛”指的是沙碛中聚集的尘土,这里用来形容戍边环境的恶劣,而“泣兵愁”则表达了军士们对这种生活的深深忧虑和痛苦。 “燕雁鸣云畔,胡风冷草头”,这两句诗描绘了边疆的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了军士们的痛苦和无奈。“燕雁鸣”象征着边疆的荒凉和孤独,“胡风冷草头”则表达了边疆气候的寒冷和艰苦。 最后,“罢闻三会后,天迥晓星流”,描述了战争结束后的情景,但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频繁和残酷。“三会”指的是三次战斗或会战,而“天迥晓星流”则表达了夜以继日的战争终于结束,但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景象和军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画角吹残月,寒声发戍楼。
立霜嘶马怨,攒碛泣兵愁。
燕雁鸣云畔,胡风冷草头。
罢闻三会后,天迥晓星流。
作者介绍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

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关键词解释

  • 草头

    (1).草端。 元 萨都剌 《酹江月·登凤凰台怀古用前韵》词:“遥忆 王 谢 功名,人间富贵,散草头朝露。”
    (2).也叫草字头。汉字的偏旁。如芋、苗等字,顶端作“卄”者,概称草头。《新华文摘》1981年第4期:“他又说,这笔名‘矛盾’一看就知道是假名,如果国民党方面有人来查问原作者,我们就为难了,不如‘矛’上加个草头,‘茅’姓甚多,不会引起注意。”
    (3).草寇的头领。《京本通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