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戚氏·晚秋天》 凄然。

凄然。

意思:悲伤。

出自作者[宋]柳永的《戚氏·晚秋天》

全文赏析

【注释】:
《戚氏》调是柳永创立的长调慢词,全词二百一十二字 ,是长调中最长的体制之一。通篇音律谐协,句法活泼,平仄韵位错落有致。共分为三片,上片写夕阳西下时 ,中片写入夜时分 ,下片写从深夜到拂晓,都围侥一个独宿旅寓的行人,写他在这三段时间内的所见、所思和所感。
上片描写的是微雨刚过、夕阳西下时的情景。“晚秋”二字点出了时令是在九月。词先从近景写起:秋雨梧桐,西风寒菊,点缀着荒寂的驿馆。“萧疏”见得花之凋残 。“零落”说明花正黄落。“惹残烟”,一字一层。“烟”而曰“残”,见出梧菊凋零、无复烟笼霭密的生气。“残”而曰“惹”,则见出其勉为弄姿摇曳枝头的眷恋之情,益发令人怜惜。传神就在一个“惹”字。“凄然”以下写远景。“夕阳闲”的“ 闲 ”字下得好,对比强烈,是移情的手法。“倦听”以下,转写所闻:一个“应”字更把蝉鸣、蛩响彼此呼应的秋声写活了。这里,“蝉鸣”与“蛩响”彼此相应,实际上与作者内心的凄凉之感相共鸣,这是一种融情于景的手法。
中片从日斜到日暮,再至更阑,风清露冷,天气渐变,人声悄然,至此深入一层,刻画此地此时的心理状态。月明夜静,一身孤旅,清宵独坐,怎能不勾起抑郁的情思来呢?“长空净 ,绛河清浅 ,皓月蝉娟”,但见长空云净,银河清浅,明月光辉,怎不让人“ 思绵绵 ”呢 ?“夜永对景那堪”,六字为句,“屈指”以下转入忆旧 ,纯乎写情。以虚衬实,放笔直书,情真意厚、流转自如。
下片“帝里”六句,写狂放不羁的少年生活,具体地补足了“暗想”的内容。仍用虚笔,与上片密衔细接。“别来迅景如梭”一句转写实景。词笔虚实相间,腾挪有致。以向日的欢娱,衬出如今的落寞,烟村水驿,无限凄凉。经过一番铺垫与蓄势,然后引出了“ 念利名憔悴长萦绊”一句。为什么要抛亲别友,孤旅天涯,受这份煎熬呢?不正是被区区的名利所羁绊么?往事萦迴,使他数遍更筹,听残画角,终夕难眠。结拍“停灯向晓,抱影无眠”为一篇词眼,写尽了伶仃孤处的滋味,传神地勾画出一个独倚虚窗、形影相伴的天涯倦客形象。
这首词将羁旅情愁、身世之感写得淋漓尽至,入木三分,是柳永的名作之一。同时代的王灼在其所著的《碧鸡漫志 》中转引过“《 离骚 》寂寞千年后,《 戚氏 》凄凉一曲终”的赞语。拿《戚氏》和《离骚》相比,说明说它声情并茂、凄怨感人,堪称一曲旷世的凄凉之歌。

相关句子

  • 凄然。-- 出自《戚氏·晚秋天》作者:[宋]柳永
  • 叹息空凄然。-- 出自《古风其二十一》作者:[唐]李白
  • 风景极凄然。-- 出自《咏马贵阳画册》作者:[清]陈维崧
  • 凄然念起。-- 出自《菊花新·雪牖风轩度岁》作者:[宋]葛长庚
  • 更凄然。-- 出自《高阳台 西湖春感》作者:[宋]张炎
  • 味凄然。-- 出自《凤凰台上忆吹箫·水国浮家》作者:[宋]张炎
  • 思凄然。-- 出自《江城子·夕阳低尽柳如烟》作者:[宋]周紫芝
  • 凄然。-- 出自《沁园春·落雁横空》作者:[宋]吴潜
诗句原文
晚秋天。
一霎微雨洒庭轩。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
望江关。
飞云黯淡夕阳间。
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
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
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
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
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
思绵绵。
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
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
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
作者介绍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解释

  • 凄然

    读音:qī rán

    繁体字:凄然

    短语:忧伤 难受 悲哀 悲 哀 悲伤 可悲 哀伤 哀愁 如丧考妣 伤心 伤感

    英语:mournful

    意思:(参见悽然,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