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裴中舍赴太原幕府》 山寒太行晓,水碧晋祠春。

山寒太行晓,水碧晋祠春。

意思:山寒太去明白,水碧晋祠春。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送裴中舍赴太原幕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宴会的场景,充满了欢庆和热闹的氛围。首联“元戎台鼎旧,大府节旄新”展示了宴会的举办者身份高贵,他们既有过去的荣耀,也有现在的权威。“边候正无事,宾筵况得人”说明此时边境平静,无事可忧,因此宾客们得以在宴会上尽情享受。这一联也暗示了宴会的举办时机恰到好处,正值太平时期。 颔联“山寒太行晓,水碧晋祠春”则描绘了宴会所在地的自然风光。太行山寒意犹存,而晋祠的水却碧绿如玉,春意盎然。这两句诗将自然景色与宴会氛围相结合,给人一种和谐美好的感觉。 尾联“斋让蒲萄熟,飞觞不厌频”描绘了宴会上的热闹场景。蒲萄酒已经熟透,宾客们频繁举杯,欢饮不休。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宴会的热烈气氛和人们的欢乐心情。 整首诗采用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将宴会的热闹场景、自然风光和人们的欢乐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的巧妙用词和流畅的诗意也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元戎台鼎旧,大府节旄新。
边候正无事,宾筵况得人。
山寒太行晓,水碧晋祠春。
斋让蒲萄熟,飞觞不厌频。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晋祠

    读音:jìn cí

    繁体字:晉祠

    意思:(晋祠,晋祠)
    周代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祠庙。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
    晋水发源于此。风景优美,为当地名胜之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唐·李白《

  • 水碧

    读音:shuǐ bì

    繁体字:水碧

    意思:玉之一种。系水晶一类的矿物,又名碧玉。
    《山海经东山经》:“耿山无草木,多水碧。”
    郭璞注:“亦水玉类。”
    唐·李贺《老夫采玉歌》:“採玉採玉须水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