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山中问月》 如归旧乡国,似对好亲知。

如归旧乡国,似对好亲知。

意思:如果回到故乡国,像对好父母知道。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山中问月》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月亮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首句“为问长安月,谁教不相离?”直接点明主题,诗人询问长安的明月,谁曾教导我们不该分离?这一问,既表达了诗人对分离的无奈和哀怨,又巧妙地引出了下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故乡的思念。 “昔随飞盖处,今照入山时”两句,诗人借助对过去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飞盖处,指的是曾经一起出游的地方;入山时,则暗示了如今身在异乡,只能在山中望着明月。 “借助秋怀旷,留连夜卧迟”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留连不舍,夜卧迟,暗示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和对故乡的思念。 “如归旧乡国,似对好亲知”两句,诗人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仿佛回到了故乡,能和亲人团聚。 “松下行为伴,溪头坐有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希望能和松树、溪流为伴,期待能再次在溪头相聚。 “千岩将万壑,无处不相随”则以景结情,表达了无论身在何处,故乡的明月都会伴随着诗人的深刻情感。 整首诗以月亮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为问长安月,谁教不相离?
昔随飞盖处,今照入山时。
借助秋怀旷,留连夜卧迟。
如归旧乡国,似对好亲知。
松下行为伴,溪头坐有期。
千岩将万壑,无处不相随。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亲知

    读音:qīn zhī

    繁体字:親知

    英语:knowledge acquired by direct observation

    意思:(亲知,亲知)

    1.亲戚朋友。
    南朝·齐

  • 旧乡

    读音:jiù xiāng

    繁体字:舊鄉

    意思:(旧乡,旧乡)

    1.故乡。
    《楚辞离骚》:“陟陞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汉·张衡《思玄赋》:“据开阳而頫盼兮,临旧乡之暗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