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招杨之罘》 礼称独学陋,易贵不远复。

礼称独学陋,易贵不远复。

意思:礼称独自学习落后,易贵不远又。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招杨之罘》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柏树、马为题材,通过描述它们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对自由的向往。 首先,诗中描述了柏树生长在两块石头之间,历经风雨却始终保持挺拔,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而野马不识人,难以驾车,则表达了自由的重要性。当柏树被移到平地,马被放入马厩时,它们失去了自由,因此感到悲伤。然而,当它们重获自由后,又变得快乐起来。这个过程象征着人生中的得失和选择。 其次,诗中提到的之罘南山,可能是指诗人前往之罘山游览,看到了文字碑刻,从而引发了对历史的思考。在之罘山的经历让诗人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也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最后,诗人在回归家中后,开始思考人生和自由的价值。他清理房屋,引水入院,过上了宁静的生活。这种生活让他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先王遗留下来的文章,领悟其中的道理。诗人在诗的结尾表达了对自由和知识的渴望,并创作了这首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寓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由的向往。通过柏树、马和之罘山的故事,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世界,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柏生两石间,万岁终不大。
野马不识人,难以驾车盖。
柏移就平地,马羁入厩中。
马思自由悲,柏有伤根容。
伤根柏不死,千丈日以至。
马悲罢还乐,振迅矜鞍辔。
之罘南山来,文字得我惊。
馆置使读书,日有求归声。
我令之罘归,失得柏与马。
之罘别我去,计出柏马下。
我自之罘归,入门思而悲。
之罘别我去,能不思我为。
洒扫县中居,引水经竹间。
嚣哗所不及,何异山中闲。
前陈百家书,食有肉与鱼。
先王遗文章,缀缉实在余。
礼称独学陋,易贵不远复。
作诗招之罘,晨夕抱饥渴。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独学

    读音:dú xué

    繁体字:獨學

    意思:(独学,独学)
    谓自学而无师友指导切磋。
    《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颖达疏:“谓独自习学而无朋友,言有所疑无可咨问,则学识孤偏鄙陋,寡

  • 陋易

    读音:lòu yì

    繁体字:陋易

    意思:粗俗简易。
    清·周亮工《<广金石韵府>序》:“逮至后世,乐简便而趋陋易,率臆师心,方言俗学之纷纷得以传写篡窃,而不复考意义之源流。”

    解释:1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