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留题李侍御书斋》 曾话平生志,书斋几见留。

曾话平生志,书斋几见留。

意思:曾话平生志向,书房里几乎被留下。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留题李侍御书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曾话平生志,书斋几见留。》是一首描绘诗人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的诗,它通过书斋、孤寂、感恩、晚景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深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 首联“曾话平生志,书斋几见留。”诗人回忆起与朋友谈论平生的志向,而书斋却见证了这一切。书斋在这里象征着诗人内心的世界和情感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这一联通过书斋这一意象,将读者带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颔联“道孤心易感,恩重力难酬。”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感伤,同时也表达了对恩情的感激和对重力的无奈。这一联通过孤寂、恩情、感激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颈联“独立千峰晚,频来一叶秋。”这一联描绘了诗人在千峰独立、晚景凄凉的景象中,感受到秋天的到来。这一景象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尾联“鸡鸣应有处,不学泪空流。”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恩情的感激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希望在鸡鸣的地方找到新的希望和未来,而不是空流泪流。这一句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坚韧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书斋、孤寂、恩情、晚景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真挚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曾话平生志,书斋几见留。
道孤心易感,恩重力难酬。
独立千峰晚,频来一叶秋。
鸡鸣应有处,不学泪空流。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书斋

    解释

    书斋 shūzhāi

    [study] 书房

    编辑的书斋

    引用解释

    书房。 唐 王勃 《赠李十四》诗之四:“直当花院里,书斋望晓开。” 宋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白日且犹自可,黄昏后

  • 平生

    读音:píng shēng

    繁体字:平生

    短语:固 一向 有史以来 向来 素 素来 自来 从 根本 历来 从来 从古至今 向

    英语:all one\'s life

  • 志书

    读音:zhì shū

    繁体字:誌書

    英语:district annals; local histories

    意思:(志书,志书)

    1.记事之书。后指记载地方的疆域沿革、典章、山川古迹、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