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万山》 万山临汉皋,峰岭颇秀发。

万山临汉皋,峰岭颇秀发。

意思:万山临汉皋,峰岭很秀发。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万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峰岭秀发、荒草埋没的旧居,通过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首联“万山临汉皋,峰岭颇秀发”,作者用“万山”和“峰岭秀发”描绘出一个壮观秀美的自然景色,给人一种高大险峻、气势磅礴的感觉。 颔联“王繁旧居处,荒草久埋没”,通过提到“王繁旧居”和“荒草埋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缅怀,也展现了自然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 颈联“解佩盖已迷,沉碑终自伐”,通过“解佩盖已迷”和“沉碑终自伐”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被时间湮没的感慨,同时也展现出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尾联“最宜北城望,正值氛霭歇。缥缈出烟云,清明动毛发。留连至归时,长见西林月”,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留连忘返的情感,同时也与前面的历史遗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永恒。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和思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万山临汉皋,峰岭颇秀发。
王繁旧居处,荒草久埋没。
解佩盖已迷,沉碑终自伐。
最宜北城望,正值氛霭歇。
缥缈出烟云,清明动毛发。
留连至归时,长见西林月。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汉皋

    读音:hàn gāo

    繁体字:漢皋

    意思:(汉皋,汉皋)

    1.山名。在湖北·襄阳西北。相传周·郑交甫于汉皋台下遇二女,二女解佩相赠。
    《文选张衡<南都赋>》:“耕父扬光于清泠之渊,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

  • 峰岭

    读音:fēng lǐng

    繁体字:峰嶺

    意思:(峰岭,峰岭)
    山岭。
    《魏书崔挺传》:“西北数里有斧山,峰岭高峻。”
    唐·陈子昂《修竹篇》诗:“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宋·梅尧臣

  • 秀发

    读音:xiù fā

    繁体字:秀發

    英语:beautiful hair

    意思:(秀发,秀发)

    1.指植物生长繁茂,花朵盛开。语出《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
    宋·林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