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踏莎行·碧藓回廊》 碧藓回廊,绿杨深院。

碧藓回廊,绿杨深院。

意思:碧藓回廊,绿杨深院。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踏莎行·碧藓回廊》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深邃的庭院,一个秘密的约会,以及一个深深的情感故事。 首先,诗人通过“碧藓回廊,绿杨深院”这样的描绘,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藓藓翠绿,杨树深深,这样的景象给人一种深深的静谧感,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停滞了。 “偷期夜入帘犹卷”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约会的神秘性。夜深人静,帘子还卷着,暗示着有人在此等待。这种等待的期待和紧张,被诗人巧妙地表达出来。 “照人无奈月华明,潜身欲恨花深浅”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氛围。明亮的月光照在人身上,花儿在黑暗中若隐若现,这些都为约会增加了更多的神秘感和紧张感。 接下来的“密约如沈。前欢未便。看看掷尽金壶箭。”这几句诗,表达了约会的秘密和情感的深沉。诗人用“如沈”来形容密约的深度,用“前欢未便”来表达情感的纠缠。而“看看掷尽金壶箭。”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波动。 最后,“阑干敲遍不应人,分明帘下闻裁剪。”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诗人用“阑干敲遍不应人”来表达等待的焦虑和无助,然后用“分明帘下闻裁剪”来描绘出约会的对象在帘下裁剪花枝的情景。这两句诗把整个故事的紧张感和神秘感推向了顶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其精妙的描绘和深情的情感,成功地创造了一个神秘而浪漫的情境,让人对诗中的故事充满了想象和猜测。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碧藓回廊,绿杨深院。
偷期夜入帘犹卷。
照人无奈月华明,潜身欲恨花深浅。
密约如沈。
前欢未便。
看看掷尽金壶箭。
阑干敲遍不应人,分明帘下闻裁剪。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回廊

    读音:huí láng

    繁体字:回廊

    短语:画廊 门廊

    英语:cloister

    意思:(参见迴廊)
    曲折回环的走廊。
    唐·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官阁》诗:“小

  • 碧藓

    读音:bì xiǎn

    繁体字:碧蘚

    意思:(碧藓,碧藓)

    1.青苔。
    唐·李商隐《重过圣女祠》诗:“白石巖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花月痕》第十回:“西北角叠石为山,苍藤碧藓,斑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