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发齐安,稻穗如植旗。
意思:秋风发齐,水稻穗像竖立旗子。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发岐亭宿故镇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我别竟陵时,楚稻如碧丝。<秋风发齐安,稻穗如植旗。<流年去荏苒,客路何逶迤。<弛担终未卜,永负山中期。》是一首描绘作者在旅途中对家乡和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迷茫。
首联“我别竟陵时,楚稻如碧丝。”描绘了作者离开竟陵(今湖北潜江)时的情景,楚地的稻田在碧绿的稻穗中摇曳,如同碧丝般轻盈。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将稻田比作碧色的丝线,既表现了稻田的生机勃勃,又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颔联“秋风发齐安,稻穗如植旗。”描绘了作者在齐安(今湖北黄冈)的秋风中看到稻穗如同植旗般丰满。这一联与首联形成对比,从对家乡的怀念转向了对当地风物的欣赏,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旅途中的新鲜体验和感受。
颈联“流年去荏苒,客路何逶迤。”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漫长。流年荏苒,岁月如梭,作者在漫长的旅途中不断前行,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
尾联“弛担终未卜,永负山中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作者在离开家乡和竟陵时,是否应该放弃事业和责任,回到山林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心中充满了疑惑和矛盾。但无论如何,作者都无法忘记曾经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承诺,表达了对自由和自然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家乡、旅途、时间、未来等主题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和感受。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和对责任的矛盾,使这首诗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