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方干诗》 世难方如此,何当浣旅愁。

世难方如此,何当浣旅愁。

意思:世上的灾难正在如此,为什么要洗旅愁。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题方干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中间李建州,夏汭偶同游。顾我论佳句,推君最上流。九霄无鹤板,双鬓老渔舟。世难方如此,何当浣旅愁》。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绘自己与李建州在夏汭一同游玩,谈论佳句,推举他为最上流,表达了作者对李建州的欣赏和友谊。 首联“中间李建州,夏汭偶同游。顾我论佳句,推君最上流”,描绘了作者与李建州在夏汭一同游玩的场景。其中,“中间”指李建州,“建州”是古时对某个地方的称呼,“夏汭”是他们一同游玩的地点。作者通过“偶同游”表达了他们偶然相遇,却发现彼此志趣相投,于是结为好友。他们在游玩的过程中谈论佳句,互相推举对方为最上流,表达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互相欣赏。 颔联“九霄无鹤板,双鬓老渔舟”,作者用“九霄”和“双鬓”两个意象来描绘他们晚年生活的场景。“九霄”象征着高远的地方,“无鹤板”意味着没有仙鹤的鸣叫声,暗示着他们已经不再年轻。而“双鬓老渔舟”则描绘了他们晚年生活像渔夫一样在船上度过,表达了他们已经步入老年,但仍然保持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颈联“世难方如此,何当浣旅愁”,作者通过“世难”表达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定。“浣旅愁”则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担忧。作者希望像李建州一样,能够过上平静的生活,不再为战争而忧虑。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与李建州的深厚友谊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描绘他们一同游玩、互相推举、晚年生活和希望过上平静生活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和对生活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担忧和希望过上和平生活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篇,通过描绘作者与李建州的故事和场景,展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和对生活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和希望过上和平生活的愿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中间李建州,夏汭偶同游。
顾我论佳句,推君最上流。
九霄无鹤板,双鬓老渔舟。
世难方如此,何当浣旅愁。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如此

    读音:rú cǐ

    繁体字:如此

    短语:这般 然 诸如此类 这么

    英语:so

    意思:这样。
    《礼记乐记》:“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唐·杜甫

  • 世难

    引用解释

    当世的灾难、祸乱。《三国志·蜀志·刘焉传》:“ 焉 内求 交阯 牧,欲避世难。”《周书·周惠达传》:“尝使至 洛 , 魏孝武 与 惠达 语及世难。” 唐 卢纶 《长安春望》诗:“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鬢客 秦 关。” 明 刘基 《次韵和刘彦箕<忆山中>篇》:“世难有身空自累,诗成无鴈倩谁将?”

    读音:

  • 旅愁

    读音:lǚ chóu

    繁体字:旅愁

    意思:羁旅者的愁闷心情。
    唐·王昌龄《万岁楼》诗:“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元·黄庚《书山阴驿》诗:“寄驿通乡信,题诗记旅愁。”
    许地山《缀网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