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崔纯亮》 唯余洛阳子,郁郁恨常多。

唯余洛阳子,郁郁恨常多。

意思:只有我洛阳城,郁闷遗憾常多。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寄崔纯亮》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首先,诗中引用了“百川有馀水,大海无满波。器量各相悬,贤愚不同科”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比拟,来描绘人的不同性格和品质。这就像百川之水,源源不断,各自流淌,而大海则包容万象,波澜不惊。这其中蕴含了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以及贤愚之分。大海的宽广和深沉,象征着大智慧和大度量,而小溪的细流则代表了小聪明和小气量。 接着,“群辩有姿语,众欢无行歌”这句话描绘了人群中的各种辩论和欢声笑语,但并没有一首流行的歌曲。这可能暗示了人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各不相同,但并没有形成一种普遍的共识或者流行趋势。 然后,“唯余洛阳子,郁郁恨常多”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洛阳子在这里可能代表了一种理想的人格类型,他常常感到郁郁寡欢,可能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感到不满。 最后,“时读过秦篇,为君涕滂沱”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秦朝历史的反思和对君主的同情。他可能认为秦朝的历史充满了悲剧和痛苦,而君主也因此常常感到悲伤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人性多样性和历史反思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多样性,同时也要反思历史,珍惜当下,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百川有馀水,大海无满波。
器量各相悬,贤愚不同科。
群辩有姿语,众欢无行歌。
唯余洛阳子,郁郁恨常多。
时读过秦篇,为君涕滂沱。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关键词解释

  • 洛阳

    读音:luò yáng

    繁体字:洛陽

    英语:loyang

    意思:(洛阳,洛阳)
    牡丹的别称。因唐·宋时洛阳盛产牡丹,故称。
    明徐渭《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青州而南

  • 郁郁

    解释

    郁郁 yùyù

    (1) [literary talent]∶文采兴盛

    文笔郁郁

    (2) [heavy perfume]∶香气浓盛

    郁郁登郡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