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江行》 对此正茫茫,烟波空断肠。

对此正茫茫,烟波空断肠。

意思:回答这正茫然,烟波空断肠。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江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江流只向台城打,阅江楼上人非也》是一首对江景的描绘,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沉思。 首两句“江流只向台城打,阅江楼上人非也”,直接点明江流依然如故,不舍昼夜地奔腾流淌,而览江的人却已经不同了。这里,“台城”可以理解为过去的宫殿、楼阁、亭台,也可以理解为历史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历史的变迁。而“阅江楼”则是诗人自身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沉思。 接下来的四句“对此正茫茫,烟波空断肠,布帆摇铁鹿,碾破长江绿”,诗人通过描绘烟波浩渺的江景,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哀伤和无奈。这四句诗中,“茫茫”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边无际和人生的短暂;“烟波空断肠”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而“布帆摇铁鹿”则形象地描绘了行船在江面上摇摇晃晃的前进,象征着人生的奔波和追求。最后一句“碾破长江绿”,则以一种壮丽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长江的敬畏和对自然的赞美。 最后的两句“回首望台城,依稀横吹声”,诗人以一种深深的怀念和感慨,描绘了回首过去的台城,那里似乎还回荡着过去的横吹声。这最后的描绘,既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江景的描绘和对时间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沉思。诗人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意象鲜明而富有情感,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江流只向台城打,阅江楼上人非也。
对此正茫茫,烟波空断肠。
布帆摇铁鹿,碾破长江绿。
回首望台城,依稀横吹声。
作者介绍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烟波

    解释

    烟波 yānbō

    [mist-covered waters] 烟雾笼罩的水面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黄鹤楼》

    引用解释

  • 断肠

    读音:duàn cháng

    繁体字:斷腸

    短语:悲愤 悲切 悲恸 肝肠寸断 哀痛 悲壮 沉痛 痛 悲痛 痛定思痛

    英语:heartbroken

    意思:(断肠,断

  • 茫茫

    读音:máng máng

    繁体字:茫茫

    短语:开阔 空旷 广漠 瀚 浩荡 无垠 氤氲 无量 苍茫 浩瀚 无边 广阔 漫无边际 广 浩淼 辽阔 广大 旷 弥漫 一望无际 宽阔 荒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