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然两别加,各携一樨子。
意思:萧条两个另加,各带一个樨子。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和陶止酒》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两个志同道合的人在困苦中相遇、相伴,最终又各自离去的故事。作者通过对生活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歌开头“时来与物逝,路穷非我止。”表达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随着时间的流逝,事物不断消逝,路途艰难,但作者并没有停下脚步。这里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坚韧精神。
接下来,“与子各意行,同落百蛮里。”描述了作者与志同道合的友人共同经历了困苦和磨难。“萧然两别加,各携一樨子。”则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凄凉与不舍。
“子室有孟光,我室惟法喜。”这里运用了典故,孟光是古代贤妻良母的代表,法喜则是佛教用语,意为修行佛法所带来的喜悦。作者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与友人在精神追求上的不同。
“相逢山谷间,一月同卧起。”描述了作者在山谷中与友人相遇,共同生活的经历。这里的“一月同卧起”展现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茫茫海南北,粗亦足生理。”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艰辛,但即使是粗陋的生活也能够维持生计。
“劝我师渊明,力薄且为己。”这里作者借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然力量薄弱,但也要尽力而为的态度。
“微屙坐杯酌,止酒则瘳矣。”这里的“微屙坐杯酌”形象地描述了作者因病痛而饮酒解痛的情景,“止酒则瘳矣”则表达了作者决心戒酒的决心。
最后,“望道虽未济,隐约见津涘。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表达了作者虽然望道未果,但仍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同时,作者也决定放下对酒的执念,不再设立杜康的祭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生活经历的描述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多舛,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