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杂诗三首》 下充蛟鱼食,上使乌鸢饱。

下充蛟鱼食,上使乌鸢饱。

意思:下充蛟鱼食,上使乌鸢饱食。

出自作者[明]于慎行的《杂诗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描绘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首联“北登辽阳城,顾望三韩道。大海何萧条,白骨横野草。”描绘了诗人登上辽阳城,远望三韩之路的景象。大海一片萧条,白骨遍野,呈现出一片凄凉的战争场面。这不仅是对战争的直接描绘,更是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死亡的深刻反思。 颔联“下充蛟鱼食,上使乌鸢饱。”进一步描述了战争的残酷性。下层的士兵可能成为鱼虾的食物,而上层的将领则可能使鸟类和鸢类饱食人类的尸体,揭示了战争中生命的无助和脆弱。 颈联“伤哉十万师,太半涂肝脑。”诗人对十万士兵的牺牲感到悲痛,他们大多数都牺牲在战场上,肝脑涂地,生命如草芥一般。这一句表达了对战争中无辜生命的痛惜和哀悼。 接下来,“粟米量如沙,金帛积成岛。”描述了战争中的经济状况。粮食的数量如同沙子一样多,金帛堆积如岛,揭示了战争对经济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诗人在尾联中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功名诚可为,封疆在自保。”虽然战争可以带来功名和成就,但诗人认为更重要的是保护自己的封疆和国土,避免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损失。他呼吁人们保持闭关谢远人的态度,不要轻启战端,不要为了虚名而冒险发动战争。这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命的尊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和反思,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和平的向往。它提醒我们战争的残酷性和生命的脆弱性,也启示我们要珍惜和平,避免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损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北登辽阳城,顾望三韩道。
大海何萧条,白骨横野草。
下充蛟鱼食,上使乌鸢饱。
伤哉十万师,太半涂肝脑。
粟米量如沙,金帛积成岛。
功名诚可为,封疆在自保。
闭关谢远人,良图胡不考。
¤

关键词解释

  • 鱼食

    引用解释

    1.鱼制的食品。 汉 桓宽 《盐铁论·贫富》:“ 赵宣孟 之鱼食,甘於 智伯 之芻豢。”参见“ 鱼飱 ”。

    2.喂鱼的饲料。《人民文学》1983年第12期:“他为 鱼咬花 挖过泥,挑过水,放过鱼苗,撒过鱼食,带走几条鱼算什么?”

    3.指钓饵。 金近 《小猫钓鱼》:“猫妈妈帮着猫姐姐猫弟弟装上鱼食,把钓竿放到

  • 蛟鱼

    读音:jiāo yú

    繁体字:蛟魚

    意思:(蛟鱼,蛟鱼)

    1.传说中的人鱼。蛟,通“鲛”。
    《孝经援神契》:“蛟珠,宋曰:‘蛟鱼之珠,有光辉,可以饰旗。’”

    2.即鲨鱼。蛟,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