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饿虎不食子》 人岂二者然,恩义宜绸缪。

人岂二者然,恩义宜绸缪。

意思:人难道二的样子,感情应该绸缪。

出自作者[宋]王令的《饿虎不食子》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饿虎、饥鹰比喻那些在危难时刻抛妻弃子、贪恋权位钱财的统治者。诗中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强烈谴责,并呼吁人们应该重视亲情和恩义,不应该为了权力和财富而失去人性。 首先,诗中描绘了饿虎和饥鹰的场景,它们在饥饿和愤怒的状态下,不顾一切地追求食物和伴侣。这种比喻形象地表达了那些在危难时刻抛弃家庭的人的冷酷无情。 其次,诗中强调了恩义的重要性,认为亲戚之间不应该因为权力和财富而产生仇恨。诗人呼吁人们应该割舍那些不重要的恩怨,珍惜亲情和恩义,不要因为一时的贪念而失去人性。 最后,诗人指出这种割舍并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如果一再割舍亲情和恩义,就会导致亲人之间的仇恨和疏远,甚至会与社会和他人隔绝。然而,这种割舍是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大义凛然,保持人性的尊严。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饿虎、饥鹰等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那些在危难时刻抛弃家庭的人的谴责,呼吁人们珍惜亲情和恩义,不要因为一时的贪念而失去人性。这首诗具有很强的启示性和教育意义,值得人们深思和借鉴。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饿虎不食子,饥鹰不雌求。
虎饿不择肉,盛怒遇子收。
鹰饥爪喙狞,尚与雌同韝。
人岂二者然,恩义宜绸缪。
亲戚不宜怒,割恩以为仇。
此割非常割,此伤无血流。
肉割愈有日,恩割伤不收。
一割大义死,再割面相仇。
亲戚尚皆然,况又他人俦,是己与世绝,子世何足尤。
作者介绍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关键词解释

  • 恩义

    读音:ēn yì

    繁体字:恩義

    英语:debt

    意思:(恩义,恩义)
    道义;恩情。
    《淮南子人间训》:“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则有功者离恩义,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

  • 绸缪

    解释

    绸缪 chóumóu

    (1) [bind tightly]∶紧密缠缚

    绸缪束薪。——《诗·唐风·绸缪》

    (2) [be sentimentally attached]∶缠绵;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