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炎方了无暑,谁知世上有清凉。
意思:六月酷暑炎热的地方没有一点,谁知道世上有清凉。
出自作者[宋]朱翌的《南华卓锡泉复出》
全文赏析
这首诗《竹龙衔尾转山房,饮足寒清滴夜长》是一首描绘夜晚在山中清幽环境中的宁静和满足感的诗。它通过描绘竹龙、山房、清泉等自然元素,以及与井水和安息的关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首句“竹龙衔尾转山房”形象地描绘了竹林中的一条蜿蜒曲折的竹龙,衔尾而转,象征着山房的幽深和静谧。竹龙是诗人的象征,他在这里享受着夜晚的清凉。
“饮足寒清滴夜长”一句,诗人用“饮足”形容他的满足感,而“寒清”则描绘了夜晚山房的清凉环境。这种环境让人感到舒适和宁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满足感。
接下来的几行诗,诗人通过描述过去的困境和现在的满足感,进一步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曾问鞠穷目眜井”一句,诗人可能曾经在困境中寻求答案,但最终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为焚安息坐胡床”一句,诗人可能曾经在炎热的夏天中感到疲惫和不安,但现在他坐在安息的地方,感到舒适和满足。
最后,“六月炎方了无暑,谁知世上有清凉。”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现在所处的环境的清凉和舒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种环境的欣赏和感激。这里,“炎方”可能指炎热的地区,“了无暑”则表达了这里没有炎热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山中环境、清凉的夜晚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可能来源于他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环境的欣赏,也可能来源于他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发现。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象生动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