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余将军篆书拓本歌(即忠襄公阙也)》 孤军六年二百战,王师不来城自存。

孤军六年二百战,王师不来城自存。

意思:我军六年二百战斗,老师不来城自保。

出自作者[明]张羽的《余将军篆书拓本歌(即忠襄公阙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扬忠诚和勇气的诗歌,它描绘了一位将军在守卫舒州时的英勇表现。舒州是一座大城市,位于长江边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首诗通过将军的形象,表达了对忠诚和勇气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和饥饿的深深同情。 诗中描述了敌人的船队如同云彩一样压向城池,但将军却稳坐城头,提剑未动,就已吓退了敌人。这表现了将军的英勇和智慧,也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赞美。 此外,诗中还描述了将军在无兵、无食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战斗,甚至杀掉爱妾和爱马来解救士兵的饥饿。这种表现展现了将军的坚定和无私,也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和敬意。 最后,诗中还描述了将军在战斗结束后留下的篆书篆迹,这些篆书篆迹被视为英勇的象征,也成为了后人临摹和欣赏的艺术品。这表达了对将军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将军的形象,表达了对忠诚、勇气和坚韧不拔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和饥饿的深深同情。这首诗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它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余将军,守舒州。
舒州之城大如砺,长江西来绕城流。
贼船如云压城破,将军提剑城头坐。
剑未动,虏已奔,鲸鲵蔽江江为浑。
孤军六年二百战,王师不来城自存。
无兵犹足战,无食安可支?
岂无爱妾与爱马,杀之不解壮士饥。
力尽矢竭将奚为?
仓皇絺舌骂不已。
义士千人同日死,只今还有尽忠池,碧血清泠化为水。
将军持节东州时,作此篆书形崛奇。
妙墨已随神物化,好事当时临得之。
虽非其真意独在,垂金屈玉蟠蛟螭。
我拜重是忠臣迹,秦相虽古其人非。

作者介绍 张羽简介
张羽(1403年—1476年),明代著名官员,字永和,号南村。他是浙江绍兴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喜爱读书,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子集。

张羽曾先后担任过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和太常礼院卿等职位。此外,他还曾主持编纂了《宣和遗事》等多部史书。在公务员的岗位上,他主张勤政廉政,协调内外关系,获得了当时朝野的普遍认同。

在文学方面,张羽也有着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文作品优美,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他对于人生、自然和理想的思考。他的代表作包括《送陆副使赴丹阳》、《南村老人五十而作》等。

关键词解释

  • 孤军

    读音:gū jūn

    繁体字:孤軍

    短语:敢死队 疑兵 伏兵

    英语:isolated force

    意思:(孤军,孤军)
    孤立无援的军队。
    《后汉书吕布传

  • 自存

    读音:zì cún

    繁体字:自存

    意思:
    1.自谋生计。
    《汉书成帝纪》:“遣光禄大夫博士嘉等十一人,行举濒河之郡,水所毁伤,困乏不能自存者,财振贷。”
    南朝·梁·沈约《改天监元年赦诏》:“鳏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