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旦起理发》 日出露未晞,郁郁濛霜松。

日出露未晞,郁郁濛霜松。

意思:日出露尚未干,郁闷蒙霜松。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旦起理发》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的自我感受为主,描绘了他从海中安眠醒来后的身心感受,以及他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首联“安眠海自运,浩浩潮黄宫”,诗人以海为喻,表达了他在安眠后的状态,仿佛被大海轻轻摇动,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和舒缓。潮声如同浩浩荡荡的潮水涌动,象征着生活的起伏和变化。 “日出露未晞,郁郁濛霜松”,描绘了清晨的景象,太阳初升,露水尚未蒸发,霜后的松树显得郁郁葱葱,象征着生活的挑战和机遇。 “老栉従我久,齿疏含清风”,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年老时,仍然能够保持清新的状态,这正是他生活的态度。 “一洗耳目明,习习万窍通”,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他希望通过洗涤自己的耳朵和眼睛,让自己的心胸更加开阔,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自由自在。 “少年苦嗜睡,朝谒常匆匆”,诗人回忆了自己年轻时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何异服辕马,沙尘满风??。琱鞍响珂月,实与杻械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束缚生活的感慨,他觉得生活中的种种束缚就像辕马被套上了枷锁,虽然束缚了自由,但也因此得到了保护。 “解放不可期,枯柳岂易逢”,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但他也知道自由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就像在枯萎的柳树下寻找生机一样困难。 最后,“谁能书此乐,献与腰金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希望能与有相同感受的人分享。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慨,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既有对自由的渴望,也有对束缚的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安眠海自运,浩浩潮黄宫。
日出露未晞,郁郁濛霜松。
老栉従我久,齿疏含清风。
一洗耳目明,习习万窍通。
少年苦嗜睡,朝谒常匆匆。
爬搔未云足,已困冠巾重。
何异服辕马,沙尘满风??。
琱鞍响珂月,实与杻械同。
解放不可期,枯柳岂易逢。
谁能书此乐,献与腰金翁。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霜松

    读音:shuāng sōng

    繁体字:霜鬆

    意思:即松。松能傲霜,故称。语本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悦与简文同年,而髮蚤白。
    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隋

  • 郁郁

    解释

    郁郁 yùyù

    (1) [literary talent]∶文采兴盛

    文笔郁郁

    (2) [heavy perfume]∶香气浓盛

    郁郁登郡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日出

    读音:rì chū

    繁体字:日出

    英语:sunrise

    反义词: 日落、日入

    解释:①话剧剧本。曹禺作于1935年。交际花陈白露受银行家潘月亭供养,整日与一群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