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文光师游天台》 天姥山深摇锡杖,野芳春翠共葳蕤。

天姥山深摇锡杖,野芳春翠共葳蕤。

意思:天姥山深摇锡杖,野芳春翠一起颌。

出自作者[宋]林逋的《送文光师游天台》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天姥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之情。首联“天姥山深摇锡杖,野芳春翠共葳蕤”,通过运用生动的动词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天姥山的秀美景色,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颔联“松门过水无重数,石壁看霞到尽时”,通过对松门和石壁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天姥山的壮丽景色。颈联“闲避鸟啼应作观,忽闻人迹自留诗”,通过描写鸟啼和人迹,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静谧和宁静的感受。尾联“秦中河朔尝游览,莫恨此方行脚迟”,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表达,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慨和情感。同时,诗歌的语言流畅自然,形式优美,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姥山深摇锡杖,野芳春翠共葳蕤。
松门过水无重数,石壁看霞到尽时。
闲避鸟啼应作观,忽闻人迹自留诗。
秦中河朔尝游览,莫恨此方行脚迟。
作者介绍 谢朓简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关键词解释

  • 芳春

    读音:fāng chūn

    繁体字:芳春

    意思:
    1.春天。
    晋·陆机《长安有狭邪行》:“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唐·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诗:“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 锡杖

    读音:xī zhàng

    繁体字:錫杖

    英语:Buddhist monk\'s staff

    意思:(锡杖,锡杖)
    僧人所持的禅杖。其制:杖头有一铁捲,中段用木,下安铁纂,振时作声。梵名隙弃罗(Kha

  • 葳蕤

    读音:wēi ruí

    繁体字:葳蕤

    英语:luxuriant

    意思:
    1.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
    汉·东方朔《七谏初放》:“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 天姥

    读音:tiān mǔ

    繁体字:天姥

    意思:山名。在浙江省·嵊县与新昌县之间。
    《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八越州》:“天姥山在县南八十里……《后吴录》云:‘剡县有天姥山,传云登者闻天姥歌谣之响。’”南朝·宋·谢灵运《登临海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