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效何逊咏倡家》 帘栊秋未晚,花雾夕偏佳。

帘栊秋未晚,花雾夕偏佳。

意思:帘拢秋不晚,花雾夜偏好。

出自作者[明]徐祯卿的《效何逊咏倡家》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花雾飘渺,月光皎洁,诗人独处空房,思念着远方的恋人。 首句“帘栊秋未晚,花雾夕偏佳”,诗人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秋天的夜晚,花雾飘渺的景象。晚秋的黄昏,本应是萧瑟凄凉的,但因为有花雾的点缀,却显得格外美丽。这句诗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优美的基调。 “暗牖通新烛,虚堂闻落钗”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暗牖中的新烛,虚堂中的落钗,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略带落寞的气氛。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自己在空房中独自思念的情感。 “淅淅乌栖树,明明月堕怀”两句将时间从夜晚过渡到深夜,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孤独和思念的情感。乌栖树的声音淅淅,月亮缓缓落下,这些都加深了诗人的相思之情。 “相思不可见,兰生故绕阶”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无法见到思念的人,只能通过想象来填补现实的空白。因此,他只能通过在庭院中徘徊,来缓解内心的思念之情。这句诗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花雾、月光、暗牖等细节,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古诗。同时,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也展现出他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帘栊秋未晚,花雾夕偏佳。
暗牖通新烛,虚堂闻落钗。
淅淅乌栖树,明明月堕怀。
相思不可见,兰生故绕阶。
作者介绍 徐祯卿简介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天性聪颖,擅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

关键词解释

  • 帘栊

    读音:lián lóng

    繁体字:簾櫳

    意思:(帘栊,帘栊)

    1.亦作“帘笼”。窗帘和窗牖。也泛指门窗的帘子。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张华<离情>》:“秋月映帘笼,悬光入丹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