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史二首》 外国雠虚结,中华愤莫伸。

外国雠虚结,中华愤莫伸。

意思:外国仇敌虚结,中国愤怒没有伸。

出自作者[唐]张祜的《咏史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国家民族历史和外交政策深思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汉代非良计,西戎世世尘”以历史典故引入,借汉代的故事表达对外交政策失误的遗憾,以及对西部边疆民族纷争尘埃落定的感慨。 颔联“无何求善马,不算苦生民”进一步揭示了为了寻求良马而不惜苦难生民的做法,暗示了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忽视民生福祉。 颈联“外国雠虚结,中华愤莫伸”则表达了与外国的仇怨虚空地结下,而中华的愤慨无法得到伸张,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利益的深深忧虑。 接下来,“却教为后耻,昭帝远和亲”批判了统治者以和亲的方式解决外交问题的做法,认为这是将国家的耻辱推给后代。 然后,“留名鲁连去,于世绝遗音”借用鲁连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遗忘英雄事迹的悲叹。 “尽爱聊城下,宁知沧海深”则以聊城与沧海的对比,形象地展现了人们对于浅近的事物容易热爱,而对于深远的事物往往忽视。 尾联“偶然飞一箭,无事在千金。回望凌烟阁,何人是此心”以凌烟阁的英雄形象作结,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精神的崇敬,同时也对现实中缺乏这种精神的人们提出了质问。 整首诗情感深沉,借古讽今,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引用和对现实的分析,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利益的深深关切,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英雄精神的崇敬。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汉代非良计,西戎世世尘。
无何求善马,不算苦生民。
外国雠虚结,中华愤莫伸。
却教为后耻,昭帝远和亲。
留名鲁连去,于世绝遗音。
尽爱聊城下,宁知沧海深。
偶然飞一箭,无事在千金。
回望凌烟阁,何人是此心。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张祜(约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人们认为这是诗谶。

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关键词解释

  • 中华

    读音:zhōng huá

    繁体字:中華

    英语:China (alternate formal name)

    意思:(中华,中华)

    1.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

  • 外国

    读音:wài guó

    繁体字:外國

    短语:夷 异国 外

    英语:foreign (country)

    意思:(外国,外国)

    1.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权。后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