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贼退示官吏》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意思:现在他们征收的,催赋逼税恰如火烧火煎。

出自作者[唐]元结的《贼退示官吏》

全文创作背景

《贼退示官吏》是唐代文学家元结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广西境内的少数民族“西原蛮”发动了武装暴乱,攻占了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等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第二年五月,元结被任命为道州刺史,前往道州上任。在元结的治理下,道州的社会秩序逐渐恢复。然而,同年七月,“西原蛮”又攻破了邻近的永州和邵州,却没有再攻打道州。元结认为,这并不是官府“力能制敌”,而是“西原蛮”对战乱中道州人民的“伤怜”,他们被道州人民的苦难所感动,因此放过了道州。 在这个背景下,元结写下了《贼退示官吏》这首诗,旨在警示征敛租税的官吏们要体恤人民,不要横征暴敛,加重人民的负担。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于官吏们不顾人民死活,一味征敛的行为的愤慨和谴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作者介绍 袁宏道简介
元结(719-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浪士、漫郎,唐代道家学者。原籍河南(今河南洛阳),后迁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道家思想对元结影响深远。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约大历七年(约772年)入朝,后卒于长安。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生卒见元结墓表)

关键词解释

  • 征敛

    引用解释

    亦作“ 征歛 ”。征收赋税。 宋 曾巩 《泰山祈雨文》:“念此疲民,弊於征歛。”《明史·太祖纪二》:“民被兵燹,困征敛。” 章炳麟 《检论·商鞅》:“此其鵠惟在于刑,其刑惟在于任威斩断……任天子之重征敛,恣调发而已矣。”参见“ 徵敛 ”。

    徵歛:犹征收。

  • 之如

    读音:zhī rú

    繁体字:之如

    意思:前往。
    汉·王充《论衡难岁》:“其移东西,若徙四维,相之如者皆吉。”
    刘盼遂集解:“之如二字皆训往,二字连用,疑亦当时术家之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