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却青莲居士。
意思:除了青莲居士。
出自作者[元]元好问的《清平乐 夜宿奉先,与宗人明道谈天坛胜游,》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一种深情的、富有诗意的笔触描绘了中元日藏金华丹经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由、自然和超脱的向往。
首句“中元日,藏金华丹经於天坛石室。”描绘了中元节的特定场景,即藏经的时刻。中元节是道教的重要节日,也是祭祀先人的日子。在这里,金华丹经被藏在了天坛石室,这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象征着道教的最高境界。
“中兴乱后人得之,字画如洛神赋,缣素亦不烂坏。”描绘了经书的珍贵和保存的困难。在战乱之后,有人得到了这本经书,其字画如同《洛神赋》一样美丽,缣素(即经书的纸张)也没有烂坏,进一步强调了经书的珍贵和保存的难度。
“予於山阳一相识家尝见之丹书碧字。”这一句描述了作者曾经在山阳的一个相识家中看到过经书,进一步强调了经书的存在和真实性。
“细说金华事。”这一句引入了对金华的描述,金华是道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了道教的最高境界。作者通过“细说”一词,表达了对金华的向往和追求。
“试问谁边堪举似。”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能够理解自己心情的人的渴望,他希望有人能够和自己一起分享对金华的向往和追求。
“除却青莲居士。胎仙八表冷风。”这两句明确指出了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李白,他是道教中的“青莲居士”,也是一位追求自由和超脱的诗人。而“胎仙八表冷风”则描绘了自由、超脱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境界的向往。
“争教低首樊笼。梦里云装烟驾,倚天坛影西东。”最后三句描绘了被困在“樊笼”中的人们的困境,他们渴望自由和超脱,但现实却让他们无法实现。而作者则希望能够在梦中借助云雾和烟雾的交通工具去往天坛石室,去往金华,实现自己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由、自然和超脱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道教和道家思想的认同和尊重。通过描绘中元日藏经、金华的神秘、自由的追求等场景,这首诗也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富有诗意的情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