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病中谢冯彭年见访》 若非求仲至,谁复问栖迟。

若非求仲至,谁复问栖迟。

意思:如果不是求仲到,谁又问游息。

出自作者[宋]林逋的《病中谢冯彭年见访》

全文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在梅雨季节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诗人成功地传达出一种宁静、凄清、孤寂的氛围。 首联“老去已多病,况当梅雨时”写出了诗人年老多病,又逢梅雨季节,心情更加沉闷。这一联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困境,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山空门自掩,昼永枕频移”则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寂静和诗人的无聊。山空门掩,显示出环境的清幽,昼长枕移则表现出诗人的无聊和难眠。 颈联“晚燕巢犹湿,新篁箨未披”通过对晚燕和新篁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梅雨季节的湿气和寂静。晚燕巢湿,新篁箨未开,都是梅雨季节特有的景象,诗人用这些意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这个季节的特色。 尾联“若非求仲至,谁复问栖迟”则以求仲的到来作为全诗的结尾,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孤寂。求仲是诗人的朋友,他的到来打破了诗人的孤寂,但这也反面衬托出平时诗人的孤寂状态。 全诗以梅雨季节为背景,通过对环境和诗人内心的描绘,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老去多病、孤寂无聊的心境。诗歌语言凝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老去已多病,况当梅雨时。
山空门自掩,昼永枕频移。
晚燕巢犹湿,新篁箨未披。
若非求仲至,谁复问栖迟。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关键词解释

  • 求仲

    读音:qiú zhòng

    繁体字:求仲

    意思:汉代隐士。后用以为隐士的代称。
    唐·钱起《岁初归旧山》诗:“求仲应难见,残阳且掩关。”

    解释:1.汉代隐士◇用以为隐士的代称。

  • 若非

    读音:ruò fēi

    繁体字:若非

    英语:but that

    意思:如果不是;要不是。
    《后汉书卓茂传》:“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唐·李白《清平调词》之一:“若非群玉山

  • 栖迟

    读音:qī chí

    繁体字:棲遲

    意思:(栖迟,栖迟)
    亦作“栖犀”。

    1.游息。
    《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朱熹集传:“栖迟,游息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