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张都官江南东路提刑》 松不彫寒色,丝曾断直弦。

松不彫寒色,丝曾断直弦。

意思:松不雕寒脸色,丝曾断直弦。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送张都官江南东路提刑》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司法官员公正严明,清风廉洁的诗。首联“楚俗号难治,司刑尤择贤”说明了楚地的习俗难以治理,因此选择贤能的司法官尤为重要。这反映了诗人对司法公正的重视。颔联“危疑片言决,舒惨一方专”描绘了司法官在处理疑难案件时的果敢和决断,以及他们对一方百姓的安抚和关怀。颈联“松不彫寒色,丝曾断直弦”运用比喻手法,以松树的坚韧不拔和丝线的刚直不阿来形容司法官的品格。尾联“清风过江外,应在下车前”则以清风吹过江外,象征司法官的廉洁之风传遍四方,表达了诗人对司法官员清廉形象的赞美。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司法官员公正廉明的形象,也体现了诗人对廉洁政治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楚俗号难治,司刑尤择贤。
危疑片言决,舒惨一方专。
松不彫寒色,丝曾断直弦。
清风过江外,应在下车前。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直弦

    引用解释

    其直如弦。比喻为人耿直。《南史·循吏传·郭祖深》:“直弦者沦溺沟壑,曲鉤者升进重沓。”参见“ 直如弦 ”。

    读音:zhí xián

  • 寒色

    读音:hán sè

    繁体字:寒色

    英语:coldcolours

    意思:
    1.感到寒冷时的气色。
    《敦煌变文集孝子传》:“父密察之,知骞有寒色,父以手抚之,见衣甚薄,毁而观之,始知

  • 色丝

    读音:sè sī

    繁体字:色絲

    意思:(色丝,色丝)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魏武谓脩曰:‘解不?’……脩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