慵对鱼翻暗藻,闲留莺管垂杨。
意思:我也懒得回答鱼翻暗藻,熟悉留莺管垂杨。
出自作者[宋]张炎的《木兰花慢·幽栖身懒动》
全文赏析
这首诗《幽栖身懒动,邃庭悄、日偏长》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幽居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首句“幽栖身懒动,邃庭悄、日偏长”,诗人以慵懒的姿态描绘了自己在幽静的居所中度过的一天,庭院寂静,时间流逝得特别快,太阳已经偏西了。这种描绘为整首诗定下了宁静、闲适的基调。
“甚不隐山林,不喧车马,不断生香”,诗人强调了居所周围环境的幽静,不闻车马喧嚣,空气中弥漫着自然的气息。这三句诗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澄心淡然止水,笑东风、引得落花忙”,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内心比喻为一泓静止的水,对外界的变化保持冷静的态度。面对东风吹拂下的落花,诗人感到欣喜,因为这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自然的更替。
“慵对鱼翻暗藻,闲留莺管垂杨”,诗人以慵懒的心情看着鱼在暗藻中游动,黄莺在柳枝上歌唱,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
“徜徉。净几明窗。穿窈窕、染芬芳”,诗人继续描绘自己的居所,通过“净几明窗”和“穿窈窕、染芬芳”的细节,展示了居所的整洁和自然的气息。
“看白鹤无声,苍云息影,物外行藏”,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白鹤”、“苍云”等,表达了诗人超越世俗、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
“桃源去尘更远,问当年、何事识渔郎”,这里运用了典故,暗示了诗人对远离尘世的桃源生活的向往。诗人询问自己为何会认识渔郎,以此表达了自己对山林生活的向往。
“争似重门昼掩,自看生意池塘”,最后两句再次强调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远离尘世的决心。通过“重门昼掩”和“自看生意池塘”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独自欣赏内心的平静和自然的美好。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通过对幽居环境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