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上眉头凝赤月,路歧足下勒冥碑。
意思:血上眉头凝赤月,路踮起脚下勒冥碑。
出自作者[近代]汪精卫的《有惑一章》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朝风雨透疏枝,三百年来志未期》是一首对历史和现实深切思考的诗作,它通过对三百年来历史的描绘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民族精神的深深忧虑。
首联“一朝风雨透疏枝,三百年来志未期”,诗人以风雨中的疏枝为引,象征着历史的曲折和艰难。三百年的时间跨度,既代表了历史的漫长,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变迁带来的改变。而“志未期”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和民族精神的期待和忧虑。
颔联“血上眉头凝赤月,路歧足下勒冥碑”,诗人通过描绘血色的红月和坎坷的路标,进一步表达了对历史苦难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血色的红月象征着流血牺牲,路标上的勒铭则暗示了历史的曲折和艰难。
颈联“太山欲极将倾此,天水流分尽逆之”,诗人以大山欲倒、水流分流为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这里既有对国家危机的担忧,也有对民族精神的坚韧不屈的期待。
尾联“举国西门多少处,龙安不入祖黄祠!”诗人以西门为引,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民族精神的反思。龙安不入祖黄祠,意味着国家的未来可能不会按照原来的轨迹发展,需要我们反思和寻找新的道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描绘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深深思考。它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不断反思和寻找新的道路,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