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有惑一章》 血上眉头凝赤月,路歧足下勒冥碑。

血上眉头凝赤月,路歧足下勒冥碑。

意思:血上眉头凝赤月,路踮起脚下勒冥碑。

出自作者[近代]汪精卫的《有惑一章》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朝风雨透疏枝,三百年来志未期》是一首对历史和现实深切思考的诗作,它通过对三百年来历史的描绘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民族精神的深深忧虑。 首联“一朝风雨透疏枝,三百年来志未期”,诗人以风雨中的疏枝为引,象征着历史的曲折和艰难。三百年的时间跨度,既代表了历史的漫长,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变迁带来的改变。而“志未期”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和民族精神的期待和忧虑。 颔联“血上眉头凝赤月,路歧足下勒冥碑”,诗人通过描绘血色的红月和坎坷的路标,进一步表达了对历史苦难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血色的红月象征着流血牺牲,路标上的勒铭则暗示了历史的曲折和艰难。 颈联“太山欲极将倾此,天水流分尽逆之”,诗人以大山欲倒、水流分流为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这里既有对国家危机的担忧,也有对民族精神的坚韧不屈的期待。 尾联“举国西门多少处,龙安不入祖黄祠!”诗人以西门为引,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民族精神的反思。龙安不入祖黄祠,意味着国家的未来可能不会按照原来的轨迹发展,需要我们反思和寻找新的道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描绘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深深思考。它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不断反思和寻找新的道路,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朝风雨透疏枝,三百年来志未期。
血上眉头凝赤月,路歧足下勒冥碑。
太山欲极将倾此,天水流分尽逆之。
举国西门多少处,龙安不入祖黄祠!
作者介绍 汪精卫简介
汪兆铭(1883年-1944年),祖籍浙江山阴(原绍兴县),出生于广东三水,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早年投身革命,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未遂,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孙文在广州就任大总统,汪精卫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1924年任中央宣传部长。后期思想明显退变,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沦为汉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

关键词解释

  • 足下

    读音:zú xià

    繁体字:足下

    短语:驾 同志

    英语:foot(脚下)

    意思:
    1.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韩非子难三》:“今足下虽强,未若

  • 眉头

    读音:méi tóu

    繁体字:眉頭

    英语:brows

    意思:(眉头,眉头)
    犹眉尖。
    《南史王玄谟传》:“玄谟性严,未曾妄笑,时人言玄谟眉头未曾伸。”
    唐姚揆《颍川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