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阿房宫故基》 阿房高接天,六国收歌女。

阿房高接天,六国收歌女。

意思:阿房宫高接天,六国收歌女。

出自作者[宋]汪元量的《阿房宫故基》

全文创作背景

《阿房宫故基》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秦朝的阿房宫有关。阿房宫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建造的豪华宫殿,规模宏大,建筑壮丽。然而,秦朝的暴政和奢侈浪费导致了民众的苦难和不满,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起义和反抗。楚国人一把火烧毁了阿房宫,成为了秦朝灭亡的象征。 汪元量在游览阿房宫遗址时,感慨于历史的沧桑和兴衰更迭,创作了这首诗。他通过描绘阿房宫的辉煌和废墟的对比,表达了对于奢侈浪费、贪图享乐的批判,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祖龙筑长城,雄关百二所。
阿房高接天,六国收歌女。
跨海觅仙方,蓬莱眇何许。
欲为不死人,万代秦宫主。
风吹鲍鱼腥,兹事竟虚语。
乾坤反掌间,山河泪如雨。
谁怜素车儿,奉玺纳季父。
楚人斩关来,一炬成焦土。
空余此余基,千秋泣禾黍。
作者介绍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山。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六国

    读音:liù guó

    繁体字:六國

    英语:six states

    意思:(六国,六国)
    指战国时位于函谷关以东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
    《战国策赵策二》:“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

  • 歌女

    读音:gē nǚ

    繁体字:歌女

    英语:alme

    意思:
    1.旧时以歌唱为业的女子。
    唐·孟郊《晚雪吟》:“甘为酒伶摈,坐耻歌女娇。”
    明·唐顺之《铜雀砚铭》:“昔维瓦

  • 阿房

    读音:ē páng

    繁体字:阿房

    意思:I
    指阿房宫。
    汉·班固《东都赋》:“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
    晋·葛洪《抱朴子君道》:“鉴章华之召灾,悟阿房之速祸。”

  • 高接

    读音:gāo jiē

    繁体字:高接

    意思:
    1.高高连接。
    晋·夏侯湛《禊赋》:“尔乃临清流,背绿柯,云幕高接,丹组四罗。”
    明·夏完淳《都会八咏太原》:“高接天关险,恒山入晋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