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答柳柳州食虾蟆》 虽然两股长,其奈脊皴皰。

虽然两股长,其奈脊皴皰。

意思:虽然这两条腿长,无奈脊皱疱。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答柳柳州食虾蟆》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对虾蟆的描绘和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诗中描绘虾蟆居住在水中,但它的外表形态却发生了变化,被强名为蛙哈,实际上与蛙并无关系。虾蟆虽然有两股长,但脊背上有皴皰,跳踯虽高,却离不开泞淖的环境。虾蟆的鸣声互相呼应,但它们的叫声无理只会带来吵闹,这是对虾蟆生活状态的揭示。 接着,诗人借虾蟆讽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人。他们虽然身在高位,但行为却无理取闹,只会制造混乱。他们虽然受到礼遇,却并不懂得回报。在战乱年代,他们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却无法分辨。他们如同虾蟆当鼎味,有辱身份。 然后,诗人反思自己曾经对虾蟆的厌恶,但现在能够逐渐接受它。他害怕自己会像虾蟆一样,因为被蛮夷所染而失去平生的好乐。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忧虑。 最后,诗人对君子的行为提出质疑。他为何甘愿吃比豢豹更恶心的食物?为何要追求同俗的猎较,而忽视自身的价值?他哀叹自己没有许回棹,无法摆脱这种困境。 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忧虑,通过虾蟆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批判。这首诗的哲理深刻,语言简练,富有韵味,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虾蟆虽水居,水特变形貌。
强号为蛙哈,于实无所校。
虽然两股长,其奈脊皴皰。
跳踯虽云高,意不离泞淖。
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周公所不堪,洒灰垂典教。
我弃愁海滨,恒愿眠不觉。
叵堪朋类多,沸耳作惊爆。
端能败笙磬,仍工乱学校。
虽蒙勾践礼,竟不闻报效。
大战元鼎年,孰强孰败桡。
居然当鼎味,岂不辱钓罩。
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
常惧染蛮夷,失平生好乐。
而君复何为,甘食比豢豹。
猎较务同俗,全身斯为孝。
哀哉思虑深,未见许回棹。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其奈

    读音:qí nài

    繁体字:其奈

    意思:亦作“其那”。
    怎奈;无奈。
    唐·刘禹锡《遥和韩睦州元相公二君子》诗:“其奈无成空老去,每临明镜若为情?”宋·杨万里《乙酉社日偶题》诗:“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缘溪路未干。

  • 股长

    读音:gǔ zhǎng

    繁体字:股長

    英语:group leader

    详细释义:分股办事的机关里主持一股事务的人。如:『总务股长』。

    造句:

  • 虽然

    读音:suī rán

    繁体字:雖然

    短语:则 尽管如此

    英语:although

    意思:(虽然,虽然)

    1.即使如此。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